[实用新型]基板传送结构及其传送滚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0350.1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9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江涛;张心杰;彭亮亮;曹景博;徐海涛;鲁成祝;黄炳相;章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9/06 | 分类号: | B65G49/06;B65G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 结构 及其 滚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板传送结构及其传送滚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玻璃基板需要经过多道工艺流程处理,才能制作成为阵列基板或者彩膜基板。在进行每道工艺流程时,都需要使用传送结构将玻璃基板传送至生产设备处。通常采用的是双滚轮式传送结构,即使用上下两个传送滚轮夹住玻璃基板,通过上下传送滚轮的转动对玻璃基板进行传送。
发明人发现,在玻璃基板传送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上下传送滚轮之间的间隙与所传送的玻璃基板的厚度不匹配的问题,从而造成玻璃基板碎片。上下传送滚轮之间的间隙不匹配所传送的玻璃基板的厚度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上下传送滚轮经过长期运转和挤压后,上传送滚轮轴心发生偏移,从而出现上下传送滚轮之间的间隙变大或者变小等异常状况,因此需要经常对上下传送滚轮之间的间隙进行确认和调整;第二方面,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不同厚度的玻璃基板传送至生产设备处,然而上下传送滚轮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不能匹配所有厚度的玻璃基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板传送结构及其传送滚轮,能够实现在传送玻璃基板的过程中,上下传送滚轮之间的间隙能自动匹配所传送的玻璃基板的厚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板传送结构及其传送滚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送滚轮,包括驱动轴,还包括:
内轮体,所述内轮体与所述驱动轴连接,在所述驱动轴的带动下发生转动;
外轮体,所述外轮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内轮体的外径,所述外轮体嵌套在所述内轮体外部;
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位于所述外轮体和所述内轮体之间,所述外轮体与所述内轮体通过所述联动结构连接,所述内轮体通过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外轮体转动;
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位于所述内轮体和所述外轮体之间,用以调整所述内轮体和所述外轮体的相对位置。
所述内轮体的外表面沿周向具有第一凹槽;
所述外轮体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突起。
所述联动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内轮体的外表面上的第二突起,以及位于所述外轮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突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所述弹性结构包括至少三根均匀分布于所述内轮体的周向上的弹簧,所述内轮体具有固定所述弹簧的第三凹槽,所述外轮体具有固定所述弹簧的第四凹槽。
所述传送滚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外轮体外表面的外围构件,所述外围构件为环形结构。
所述外轮体的外表面沿周向具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外围构件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滚轮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传送过程中,当所传送的玻璃基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传送滚轮上设置的弹性结构发生弹性变形,改变内轮体和外轮体的相对位置,从而使上下传送滚轮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即实现了上下传送滚轮之间的间隙可以随着所传送的玻璃基板的厚度变化进行自动调节,避免了因上下滚轮之间的间隙不匹配玻璃基板的厚度而导致的玻璃碎片问题,大大降低了对上下滚轮之间的间隙进行确认和调整的时间。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板传送结构,所述基板传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传送滚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传送滚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传送滚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图1的B-B’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基板传送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基板传送结构的剖面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基板传送结构的剖面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轴; 2—内轮体; 3—外轮体;
4—联动结构; 41—第二突起; 42—第二凹槽;
5—弹性结构; 6—第一凹槽; 7—第一突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0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