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变频电力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0603.5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3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叶丰连;叶文龙;李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球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282;H01B7/2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1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变频 电力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变频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行业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线缆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强烈的诱惑力,使得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市场,在改革开放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线缆制造业所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让世界刮目相看。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未来电线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变频电缆是带有屏蔽层的电缆,主要是用来避免外界因素对电缆内传送的信号的带来干扰,可用于控制或者动力电缆使用。变频电缆作为变频器与负载之间动力及信号传输的专用电缆,其设计和使用必须满足变频工况下的特殊要求。目前市场上的变频电缆的屏蔽效果差强人意。
在工业领域内,电机功率较大,连接变频电机和变频电源之间的电缆长度长,在工作时电缆就是高频电磁波向外发射的有效载体,对于周围邻近地区的通信工具(如无绳电话)或调幅接受器(如收音机调幅波段)将产生干扰,有时情况比较严重,产生称之为电磁波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变频电力电缆。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塑料变频电力电缆由三根导电线芯组成,每根导电线芯由细软铜丝束丝绞合的导体,与挤包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和外围由细的软铜丝编织层所构成,软铜丝编织层构成分屏蔽。铜丝编织层与铝塑复合带构成总屏蔽层屏蔽密度>100%。内护套与铝塑复合带组成防水层。外护套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材料,构成阻火层。
所述塑料变频电力电缆采用分屏加总屏的结构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所述塑料变频电力电缆的防水层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纵向和径向阻水的特性;
所有材料采用无卤材料,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阻燃、无卤、低烟、环保、安全清洁的特性。
产品适用于变频电机的电源连接线,可适用于潮湿、要求环保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塑料变频电力电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塑料变频电力电缆,由内而外包括导体1、绝缘层2、内屏蔽层3、填充料4、包带5、外屏蔽层6、防水层7、内护套8、外护套9。
其中所述导体1为铜导体,为细软铜丝束丝绞合而成;
所述绝缘层2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
所述内屏蔽层3是铜丝编织层,采用细软铜丝编织而成,编织密度>80%;
所述填充料4采用聚丙烯;
所述包带5采用无卤低烟阻燃材料;
所述外屏蔽层6为铜丝编织层,采用细软铜丝编织而成,编织密度>80%;
所述防水层7采用纵包铝塑复合带;
所述内护套8采用挤包聚乙烯材料;
所述外护套9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塑料变频电力电缆由三根导电线芯组成,每根导电线芯由铜质导体1、挤包交联聚乙烯材料组成的绝缘层2及铜丝编织的内屏蔽层3构成。
铜丝编织层与铝塑复合带构成总屏蔽层屏蔽密度>100%。防水填充、阻水包带、铝塑复合带、聚乙烯内护套构成防水层,起到纵向和径向的阻水的作用。外护套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材料,构成阻火层。
所述塑料变频电力电缆采用分屏加总屏的结构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屏蔽密度>100%。且所述塑料变频电力电缆的防水层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纵向和径向阻水的特性;
所有材料采用无卤材料,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阻燃、无卤、低烟、环保、安全清洁的特性。
产品适用于变频电机的电源连接线,同时适用于潮湿、要求环保的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球线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球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06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