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内循环装置的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1182.8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7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红;朱宁征;姜颖;李文猛;李祝涛;梁永飞;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循环 装置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塔,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内循环装置的吸收塔。
背景技术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回收气体混合物中有用物质或除去混合气体中有害物质,以免污染大气。吸收操作时,由于实际生产气流量的改变,传质面积不变,导致回收效率降低,出口含量增加,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
通常情况下,吸收塔的气体入口条件是由前一工序决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因此,吸收塔在操作时的调节手段只能改变吸收剂的条件。吸收剂的条件包括流率L、温度T、含量x三要素。一般吸收操作有最佳吸收温度,操作弹性很小,进口含量X一般都控制在较低水平,操作弹性相对来说也比较小。提高吸收剂流量能增大吸收推动力,提高传质推动力,操作弹性大。这就需要通过增加内循环以达到对操作条件的改善,有效增加接触面积,提高传质推动力,以降低吸收塔后气体含量。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为增进吸收塔内的气体的有效的分离而做出了相应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内循环装置的吸收塔,该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内循环,提高了喷洒量,达到了增强气液吸收传质效率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内循环装置的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和喷洒装置,所述吸收塔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的进气端连接终冷煤气管道,所述的出气端连接于煤气用户;所述的喷洒装置包括喷洒泵,所述喷洒泵的进水端连接吸收塔,喷洒泵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路连接各分支喷洒管道,所述各分支喷洒管道的末端伸入吸收塔内,伸入吸收塔内各分支喷洒管道的末端分别设置有喷头。
所述的各喷洒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开关调节阀。
所述的喷头为耐腐蚀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原有的单塔吸收设备进行改造,利用增加内循环,提高了喷洒量的方式,有效增加接触面积,提高传质推动力,降低了吸收塔后气体含量。
2、该实用新型改造方便,运行稳定,化产品回收率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收塔,11-进气端、12-出气端、2-喷洒装置,21-喷洒泵,3-终冷煤气管道,4-煤气用户,5-三通管路,6-分支喷洒管道、61-喷头、62-开关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内循环装置的吸收塔,它包括吸收塔1和喷洒装置2,所述吸收塔1上设置有进气端11和出气端12,所述的进气端11连接终冷煤气管道3,所述的出气端12连接于煤气用户4;所述的喷洒装置2包括喷洒泵21,所述喷洒泵21的进水端连接吸收塔1,喷洒泵21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路5连接各分支喷洒管道6,所述各分支喷洒管道6的末端伸入吸收塔1内,伸入吸收塔1内各分支喷洒管道6的末端分别设置有喷头61。
所述的各喷洒管道6上分别设置有开关调节阀62。开关调节阀6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吸收塔1内喷头61喷洒量的大小。
所述的喷头61为耐腐蚀喷头。耐腐蚀喷头可以有效的避免吸收塔1内的一些腐蚀性的气体或液体腐蚀喷头,影响喷头的使用寿命。
使用时,携带有其他气体的终冷煤气沿终冷煤气管道3进入吸收塔1内,与此同时喷洒泵21开始工作,吸收塔1内的部分吸收液在喷洒泵21的作用下进入喷洒管道6,并从喷洒管道6端部设置的喷头61喷出,喷头61的位置可根据吸收塔1内具体分布情况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处,以达到均匀喷洒,高效吸收目的。通过这种改进可以增加吸收塔内1的内循环,提高喷洒液流量,增加气液接触时间,提高传质推动力,进一步降低塔后回收气体含量。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11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