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狂奔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3485.3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7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樊书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书印 |
主分类号: | A63H17/00 | 分类号: | A63H17/00;A63H17/26;A63H30/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苟明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狂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狂奔轮。
背景技术
玩具汽车、狂奔轮等一些玩具车类一般有自动控制和无线控制两种,无线控制一般是由红外遥控器进行控制,玩具汽车、狂奔轮等玩具车的遥控器内置有电池进行供电。遥控器内的电池电量一旦用完就需要更换,从而就需要经常更换电池,进而费用较高。
本人设计了一种狂奔轮,包括车体和用于控制车体的遥控器,遥控器包括固定在一放置盒内的和电脑连接的USB接头以及插头,车体包括和插头插接的接口,当USB接头和电脑连接时,可同时为车体和遥控器内的电池充电。车体的车轮固定在轴上,轴通过卡位结构固定在车体的壳体上,轴上固定有和驱动电机连接的传动齿轮。此方案未公开。但是,轴通过卡位结构固定在壳体上由于车体快速的跑动容易使卡位结构受损或变的宽松,这样车体在跑动时就容易出现晃动,一旦晃动就容易使传动齿轮和驱动电机之间的连接错位,从而导致车体无法跑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接把车轮固定在车体的壳体上的狂奔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狂奔轮,包括车体和车轮,所述车轮通过固定壳固定在所述车体上。
优选的,所述车轮设有和所述车体内的驱动电机啮合的内啮合齿轮,所述车轮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固定壳设有和所述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骨,所述车轮可沿所述第一滑骨滑动。固定壳设置第一滑骨和车轮上的第一滑槽配合,固定壳和壳体固定,从而固定壳将车轮固定在壳体上,且车轮能够通过第一滑骨和第一滑槽的配合进行转动,这样车轮在跑动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车轮松动的现象,进而使车体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车轮设有第二滑槽,所述车体的壳体上设有和所述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滑骨,所述车轮可沿所述第一滑骨和第二滑骨滑动。第一滑骨和第二滑骨同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的配合,就将车轮限位在固定壳和壳体之间,使车轮能够正常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位于所述车轮两侧,且相对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配合设置,使车轮的两侧受力均匀,跑动起来平稳,不易晃动。
优选的,所述壳体设有与之垂直的第二凸沿,所述第二滑骨设置在所述第二凸沿的边沿处。设置第二凸沿可增大壳体的边沿,也增大第二滑骨,这样就增加第二滑骨和车轮的接触面积,从而对车轮的固定更加牢固,防止车轮晃动的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下壳,所述第二滑骨设置在所述下壳上。这是设置第二滑骨的具体位置,下壳位于壳体的下部,这样第二滑骨就位于壳体的下部,第二滑骨在和车轮配合时,重心就会在壳体的下部,从而能够使车体在跑动时更加平稳。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骨和第二滑骨都设有多个均布的和所述滑槽配合的凸点。设置凸点和滑槽进行配合,就能够减少滑骨和滑槽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少滑骨和滑槽之间的摩擦力,这样就使车轮在转动时更加快速、更加节能。
优选的,所述凸点为四个。这是设置凸点的具体个数,设置四个凸点能够对车轮的限位稳定。
优选的,所述车体还包括由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滑圈,所述车轮外表面设有与所述防滑圈紧密配合的凹槽。设置防滑圈可增大车轮和在跑动接触面的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车轮打滑。
优选的,所述固定壳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滑骨,另一端设有第一凸沿,所述壳体端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凸沿的平台。设置第一凸沿和壳体上的平台配合使固定壳和壳体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固定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由于狂奔轮的车轮通过固定壳直接固定在车体上,固定壳固定在车体上,车轮固定在固定壳和车体之间;固定壳和车体固定牢固,从而就可防止车轮晃动,进而保证车轮正常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狂奔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车体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100、车体;110、接口;120、开关;2、下壳;21、第二凸沿;22、第二滑骨;200、遥控器;210、连接线;4、车轮;41、防滑圈;42、固定壳;421、第一滑骨;422、凸点;423、第一凸沿;43、内啮合齿轮;44、第二滑槽;4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书印,未经樊书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34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Zigbee的降水感应节点
- 下一篇:一种新型LED吸顶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