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亚低温治疗-血管内热交换温度调节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3653.9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8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徐胜普;沙洪;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F7/12 | 分类号: | A61F7/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治疗 血管 内热 交换 温度 调节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医疗器械领域的关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亚低温治疗-血管内热交换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亚低温治疗是指通过可控的降低患者核心温度以保护器官免受损伤影响的方法。该方法作为一种脑保护方法已经用于多种脑损伤疾病中,并且逐渐发现在其他器官损伤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已经在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肺复苏和血管急救指南(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 for CPR and ECC)和美国神经外科协会的脑外伤指南(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jury)中被列为推荐方法。最近的问卷调查表明,在美国有61%的急救机构采用亚低温疗法。研究发现亚低温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等。研究还发现亚低温对血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值和血糖无影响,对实验动物心、肺、肾、小肠也未见病理性损害,说明亚低温并不增加其它组织器官的损害。自90年代国际上首次证实了亚低温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的死残率,目前,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方法列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常规治疗。亚低温疗法具有显著的效果,但目前常用的降温方法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多为体表降温方法,如通过冰毯、酒精擦浴、冰袋、循环冷空气处理等。这些亚低温诱导方法虽然能达到目标温度,但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诱导过程较长,大多需要3~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目标温度。此外上述降温方法在维持和控制目标温度方面也存在较大困难,通常出现温度波动范围较大等情况。体表降温方法的平均诱导低温达到33度的时间为3.5小时,同时有部分出现降温过度现象。而另一种血管内灌注降温方法,通过快速输注大量冷却液体来达到降低核心体温的目的。这种降温方法快速有效,但对患者的心、肺和肾功能会构成巨大挑战,加之温度的调节过程维持较为繁琐复杂,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这些传统的方法制约着亚低温治疗的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亚低温治疗-血管内热交换温度调节控制装置,通过血管内热交换技术调节温度来实现对患者核心体温的精确控制。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手术过程中及脑外伤产生的脑损伤术后恢复过程中,该实用新型通过在血管内热交换迅速降温、程序复温,可达到精密控制患者核心体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亚低温治疗-血管内热交换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包括血管内导管系统、体外盐水循环系统和热交换控制器,所述血管内导管系统包括体内导管和体温传感器;所述体外盐水循环系统包括无菌盐水袋、循环水泵、空气阱和制冷剂容器,所述制冷器容器内设有热交换线圈,所述热交换线圈浸泡在制冷剂中;所述热交换控制器包括加热制冷装置、温度控制系统和显示及操作单元;所述无菌盐水袋、循环水泵和空气阱通过管路顺次连接,所述热交换线圈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空气阱,所述热交换线圈的另一端通过流入导管连接至所述体内导管的一端;所述无菌盐水袋通过流出导管连接至所述体内导管的另一端,由此形成了无菌盐水的循环闭路,所述流出导管上设有流速计,所述循环水泵控制无菌盐水在循环闭路的流速为1000-3000毫升/小时;所述空气阱用以去除循环闭路中的空气;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和所述循环水泵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与所述加热制冷装置和所述显示和操作单元电连接,由此形成温度控制回路。
进一步讲,本实用新型装置还包括报警系统,所述报警系统包括血管压力检测部件和报警控制器,所述血管压力检测部件将检测到的血管压力值传输到报警控制器,所述报警控制器将所述检测到的血管压力值与预设的阈值比较,以判断检测到的血管压力值是否异常,如果是,则通过显示和操作单元报警指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36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循环使用的消失模铸造用浇口杯
- 下一篇:一种晶棒加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