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拆卸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8602.5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举;孙同勋;李婷婷;华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淅川县电业局 |
主分类号: | B25B7/22 | 分类号: | B25B7/2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拆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检修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拆卸钳。
背景技术
在电能表维修中,表壳固定螺钉和表尾两侧螺钉因室外暴露很容易锈死,导致维修中难以拆卸使电能表报废。目前市场上扳手、钢丝钳也因螺栓锈死或者拆卸方扣打秃导致拆卸费力。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在操作时由于严重的操作不慎工具切割跑偏刮伤手掌手指和腿部,打掉的碎片伤及操作者和周围人面部,不仅仅在电能表维修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在CN 202498467 U中公开了一种拆卸螺钉的钳子,包括上钳和下钳,上钳和下钳通过钳轴铰接,上钳和下钳的前端为钳口,所述的钳口的咬合面为锯齿状。锯齿状的结构能够增加钳口与螺钉之间的摩擦力,使钳口与螺钉之间咬合更加紧密,操作时用力准确,能够方便的快捷的完成拆卸螺钉的工作。然而其在仅仅起到了将螺钉拆除的作用,所以需要一种既能拆卸螺钉又能拆卸螺栓且操作简便、结构简单的多功能拆卸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多功能拆卸钳。
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拆卸钳,包括上钳与下钳,所述上钳与下钳通过钳轴铰接,所述上钳与下钳前端为钳口,所述钳口后设置圆形夹口,所述钳轴后设置刃口。
所述钳口的咬合面为锯齿状。
所述下钳在钳轴后部设置四棱柱凸台。
所述下钳末端设置四方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十字或一字螺丝刀头。
所述上钳与下钳末端设置固定卡。
本实用新型在普通钢丝钳的基础上,将钳子前端钳口的咬合面设计为锯齿状,方便在拆卸时夹持圆头螺钉和打秃螺栓头部;在钳口后部设置的圆形夹口可以用来夹持普通铁丝等制件或在没有扳手的情况下用来上紧拆卸螺栓;在钳轴后设置刃口可以用来作为一般的剪切工具;在下钳的钳轴后部设置四棱柱凸台,可以套上不同螺栓型号的套筒,可以用来上紧或拆卸螺栓,在感觉比较费力时可以再下钳上套上套筒以此来增大力矩实现省力;在下钳的末端设置四方凹槽,在四方凹槽中设置十字或一字螺丝刀头,可以用来上紧或拆卸螺钉;在上钳和下钳的末端设置固定卡,可以将上钳和下钳固定,防止上钳和下钳分开造成的钳口磨损及对人的擦伤;由于上钳和下钳的钳柄都比较长所以使用起来比较省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因为工具不顺手造成的工作难度和资源浪费,值得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拆卸钳,包括上钳1与下钳5,所述上钳1与下钳5通过钳轴10铰接,所述上钳1与下钳5前端为钳口9,所述钳口9后设置圆形夹口8,所述钳轴10后设置刃口6 。
所述钳口9的咬合面为锯齿状。
所述下钳5在钳轴10后部设置四棱柱凸台7。
所述下钳5末端设置四方凹槽4,所述凹槽4内设置十字或一字螺丝刀头3。
所述上钳1与下钳5末端设置固定卡2。
本实用新型在普通钢丝钳的基础上,将钳子前端钳口的咬合面设计为锯齿状,方便在拆卸时夹持圆头螺钉和打秃螺栓头部;在钳口后部设置的圆形夹口可以用来夹持普通铁丝等制件或在没有扳手的情况下用来上紧拆卸螺栓;在钳轴后设置刃口可以用来作为一般的剪切工具;在下钳的钳轴后部设置四棱柱凸台,可以套上不同螺栓型号的套筒,可以用来上紧或拆卸螺栓,在感觉比较费力时可以再下钳上套上套筒以此来增大力矩实现省力;在下钳的末端设置四方凹槽,在四方凹槽中设置十字或一字螺丝刀头,可以用来上紧或拆卸螺钉;在上钳和下钳的末端设置固定卡,可以将上钳和下钳固定,防止上钳和下钳分开造成的钳口磨损及对人的擦伤;由于上钳和下钳的钳柄都比较长所以使用起来比较省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因为工具不顺手造成的工作难度和资源浪费,值得推广和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淅川县电业局,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淅川县电业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8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