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处理化学镀废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8850.X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1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潘天明;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绿巨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66;C02F1/72;C02F1/52;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化学 废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化学镀废水装置,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镀塑胶产品时,均采用化学镀工艺,化学镀镀种有铜、镍,在化学镀过程中,大量使用次亚磷酸,其与铜、镍在镀件表面形成致密的Cu-P、Ni-P镀层,而在化学镀废水中则含有大量的次亚磷酸、Cu-P、Ni-P络合物等,且含量高达2000-3000mg/L,该股废水排入废水处理站,对污水站冲击较大,同时,次亚磷酸、Cu-P、Ni-P络合物在废水处理过程无法通过普通的混凝沉淀去除,造成电镀废水最终排水无法达到《电镀废水排放标准》的相关标准。
目前,我国珠三角地区环保要求愈来愈严格,对电镀企业最终排放水标准要求执行《电镀废水排放标准》的表3标准,普通的混凝沉淀法无法去除络合态的铜、镍及次亚磷,导致废水中的铜、镍、磷严重超标,而其他处理电镀废水的技术,如将全部废水集中后,进行高级氧化法,存在运行费用高、投资大、出水水质不稳定等缺点,因此,一种新的低投资、低运行费用、稳定的处理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处理化学镀废水装置,它通过对化学电镀废水单独收集处理,减轻化学镀废水中铜、镍、磷对整体电镀废水处理的冲击,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化学镀废水装置,它包括加碱药剂管、pH值计、漂白粉药剂管、催化剂药剂管和ORP仪以及依次相连通的pH值调节池、漂白池和曝气池,加碱药剂管的出液端伸入pH值调节池内,pH值计设置在pH值调节池的出液口处,漂白粉药剂管和催化剂药剂管的出液端均伸入漂白池,并且位于漂白池的进液口处,ORP仪设置在漂白池的出液口处,所述的pH值调节池、漂白池和曝气池的底部均安装有曝气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曝气装置具有多个曝气管底座和框形的曝气管,并且曝气管底座套装在曝气管上,曝气管分别通过曝气管底座支撑在pH值调节池、漂白池和曝气池内。
进一步,所述的曝气管具有多个曝气孔,并且曝气孔开在曝气管的斜向下45°方向上,相邻的曝气孔呈交错状对称布置。
更进一步,所述的曝气管底座为“L”型结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将化学电镀废水单独收集处理,并在漂白池内通过漂白粉、催化剂完全氧化化学镀废水中的次磷酸,并将络合态的铜-磷、镍-磷氧化,释放出离子态铜、镍,化学镀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混凝沉淀池,经沉淀后,大大减轻了化学镀废水对整个电镀厂的冲击负荷,为电镀企业达到《电镀废水排放标准》的表3标准,提供保证;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并将高难度处理废水集中处理,节省药剂,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运行效果稳定、安全,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化学镀废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管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6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处理化学镀废水装置,它包括加碱药剂管1、pH值计4、漂白粉药剂管2、催化剂药剂管3和ORP仪5以及依次相连通的pH值调节池7、漂白池8和曝气池9,加碱药剂管1的出液端伸入pH值调节池7内,pH值计4设置在pH值调节池7的出液口处,漂白粉药剂管2和催化剂药剂管3的出液端均伸入漂白池8,并且位于漂白池8的进液口处,ORP仪5设置在漂白池8的出液口处,pH值调节池7、漂白池8和曝气池9的底部均安装有曝气装置。
如图1所示,曝气装置具有多个曝气管底座10和框形的曝气管6,并且曝气管底座10套装在曝气管6上,曝气管6分别通过曝气管底座10支撑在pH值调节池7、漂白池8和曝气池9内。
如图3~5所示,曝气管6具有多个曝气孔6-1,并且曝气孔6-1开在曝气管6的斜向下45°方向上,相邻的曝气孔6-1呈交错状对称布置。
如图7、8所示,曝气管底座10为“L”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绿巨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绿巨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8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环LPA1拮抗剂及其使用
- 下一篇:齿科用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