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卫生间降板吊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0892.7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4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司金龙;李东旭;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常永平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生间 降板吊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的一种吊模结构。
背景技术
卫生间的楼板比其他房间的楼板要低,要实现这种降板,往往会在降板部位设置侧模把高出部分挡住,侧模放在低标高的垫块上,这种模板形式称之为吊模,卫生间降板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后续二次结构施工和装饰装修工程都会造成影响,而降板施工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吊模的稳定性,而目前,常用的卫生间吊模为木模板,通过调研发现,木模板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降板部位吊模水平、竖向位移的偏位、吊模容易涨模、漏浆、而且由于木材本身材质的缺陷制作过程中其截面尺寸容易有偏差、甚至出现缺棱掉角、接头节点不易控制等质量缺陷。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以钢材为原材料的吊模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卫生间降板吊模结构,要解决现有的卫生间降板吊模结构容易变形而导致卫生间楼板混凝土浇筑存在质量缺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卫生间降板吊模结构,包括侧面围合模板和模板支顶件,所述侧面围合模板由方钢边框顺序焊接而成,方钢边框连接转角内侧焊接有竖向角钢,所述竖向角钢的肢背与相接的方钢边框的内侧紧贴,一个方钢边框顶面焊接有横向角钢,所述横向角钢一肢与其中一根方钢边框顶面贴紧,另一肢与竖向角钢贴紧,并通过螺栓与竖向角钢连接,所述模板支顶件由马凳和限位钢筋组成,所述限位钢筋焊接在马凳端部侧面,并露出马凳顶面,所述马凳支撑在方钢边框连接转角,限位钢筋露出部分靠在转角处的两根方钢边框外侧面。
所述限位钢筋的水平间距为200mm,其高度小于卫生间楼板降板高度。
所述方钢边框的高度与卫生间楼板降板高度相同。
所述方钢边框外露的端部内填塞有木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将传统的木模板改为刚度更大的钢模板,充分利用钢材的刚度大,不易变形的特点,同时对转角处采用横向角钢和竖向角钢进行加强,形成整体性很强的侧模围护模板,确保了卫生间楼板的浇筑质量,为下一步的施工和装饰装修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通过在马凳的端部侧面设置限位钢筋,且将限位钢筋的限定为小于降板高度,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发生偏移,同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限位钢筋外露,给下一步施工造成障碍。
通过在端部外露的方钢边框的内填塞木方,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液流入方钢边框内。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卫生间底板的浇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角处详图。
附图标记:1-方钢边框、2-竖向角钢、3-横向角钢、4-螺栓、5-马凳、6-限位钢筋、7-木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所示, 一种卫生间降板吊模结构,包括侧面围合模板和模板支顶件,所述侧面围合模板由方钢边框1顺序焊接而成,方钢边框1连接转角内侧焊接有竖向角钢2,所述竖向角钢2的肢背与相接的方钢边框1的内侧紧贴,一个方钢边框1顶面焊接有横向角钢3,所述横向角钢3一肢与其中一根方钢边框1顶面贴紧,另一肢与竖向角钢2贴紧,并通过螺栓4与竖向角钢2连接,所述模板支顶件由马凳5和限位钢筋6组成,所述限位钢筋6焊接在马凳5端部侧面,并露出马凳5顶面,所述马凳5支撑在方钢边框1连接转角,限位钢筋6露出部分靠在转角处的两根方钢边框1外侧面。
所述限位钢筋6的水平间距为200mm,其高度小于卫生间楼板降板高度。
所述方钢边框1的高度与卫生间楼板降板高度相同。
所述方钢边框1外露的端部内填塞有木方7或焊接有端板。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马凳的支腿端部需要进行防锈处理。吊模安装调整完成后,马凳与楼板钢筋焊接连接,放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偏移而导致混凝土浇筑质量不符合要求。
列举一个具体的实例,一个标准层层楼板厚度为12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卫生间降板高度为50mm建筑物,采用上述卫生间降板吊模结构时,
方钢边框1的规格采用 。竖向角钢2和横向角钢3的规格采用,焊接在距离方钢边框150mm处,螺栓4规格为M10。采用C12的钢筋制作马凳,限位钢筋6为φ8,高度30~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0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ICC置管保护套
- 下一篇:汽车座椅后通门后连接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