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止动绝缘垫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2056.2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1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瑜;陈萍;徐小明;王峰;权兵;余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绝缘 垫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止动绝缘垫块。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在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潮流趋势,作为高能量密度及使用寿命的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多的被做为车用二次电池,尤其是方形电池更受到青睐。
单体方形锂离子电池制作过程中,由于正负极需要从电池内部引出来,故在电池内部顶盖与电芯之间要预留一定的距离以便顶盖正负极引出线与电芯正负极的连接。此种电池在车上运用时,肯定会随着车体一起颠簸运动,如果在电芯与顶盖之间不加以物体以防止电芯随着电池运动而上下运动,时间一长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另外一点,电池在组装过程中,由于电池顶盖正负极引出线及电芯正负极引出线有一定的强度,其在折弯过程中,引出线极易碰到电芯正负极片而造成内部短路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止动绝缘垫块。其能够避免电芯随着电池一起颠簸运动,同时防止极耳引出线与电芯正负极片的接触而引起短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池止动绝缘垫块,包括垫块本体,垫块中间为凸台,凸台的两侧为从底部向外延伸的绝缘片;凸台设有竖向通孔;绝缘片上设有条形通孔;凸台与绝缘片为一体注塑件。
作为优选,凸台为长方体形状。
作为优选,凸台的高度略小于从电池电芯顶端到电池顶盖下端面的空间距离。
作为优选,竖向通孔为1~5个并沿凸起部分中心线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条形通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绝缘片上,条形通孔的数量为4~20个;每个条形通孔的宽度为0.5~2mm,长度为8~15mm。
作为优选,凸台与绝缘片为PP、PE材质的一体注塑件。
作为优选,凸台与绝缘片为PP与PE混合材质的一体注塑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垫块可防止电池内部卷芯随着电池的颠簸而上下运动,又可避免极耳引出线与电芯正负极片的接触而引起短路,对电池起到很好的安全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锂电池止动绝缘垫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块,2-条形通孔,3-绝缘片,4-竖向通孔,5-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锂电池止动绝缘垫块,包括垫块1,垫块中间为凸台5,凸台的两侧为从底部向外伸出绝缘片3。
凸台5为长方体形状,凸台5设有竖向通孔4,,竖向通孔为1~5个并沿凸起部分中心线均匀分布。
绝缘片上设有条形通孔2,条形通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绝缘片上,条形通孔的数量为4~20个;每个条形通孔的宽度为0.5~2mm,长度为8~15mm。
凸台与绝缘片为一体注塑件。
为能够正好垫在电池电芯顶端与电池顶盖之间,凸台5的高度略小于从电池电芯顶端到电池顶盖下端面的空间距离。
凸台与绝缘片为PP、PE材质的一体注塑件。
另外,凸台与绝缘片还可以是PP与PE混合材质的一体注塑件。
使用方法:
锂电池组装好后,将止动垫块1垫在锂电池的电芯顶端与电池顶盖之间空隙处,并将极耳引出线穿入绝缘片上的条形通孔使其等间距的隔开。这样一方面避免了极耳引出线与电芯正负极片的接触而引起短路,起到很好的安全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垫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电池内部卷芯随着电池的颠簸而上下运动。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20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