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壳报废打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3074.2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0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柳会平;李跃平;张秀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逊液压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30 | 分类号: | B30B9/30;B30B1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金碎平 |
地址: | 2016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壳 报废 打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废打包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机壳报废打包机。
背景技术
当下,手机俨然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我们的各种社会活动息息相关,而市场中的手机也是琳琅满目,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可以很轻松的选购一部自己喜爱的手机。其中,铝合金材质的机身以其良好的手感及轻便性尤其受消费者追捧。对厂商来讲,庞大的消费需求订单着实令人兴奋,可飙升的不良率也让厂商颇为头疼,某知名品牌手机的代工供应厂商就遇到了这种烦恼,比如:铝合金材质的手机壳对外观要求非常严格,在生产、流通、组装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不良品,面对高企的不良品,厂商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将各种不良品进行做标记报废,打包整理后,集中流入报废仓库等待统一处理。
此厂商目前所采取的报废方法是:10人一组,分工分别将不良手机壳关键部位(电源孔、SIM卡孔、数据连接孔)用铁锤砸弯、背部LOGO(图形和字母) 用刀片划出不规则“#”字进行做区分标识。报废标记后,再整理10PCS不良品用胶带包扎成一捆。这种方式处理报废件,劳动强度和危险性非常高、砸伤和划伤手部经常出现,而且成本也非常高,报废件仍需投入大量人力,10人一组,且效率较低,每小时可处理报废件仅400-500PCS。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处理报废手机壳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壳报废打包机以满足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机壳报废打包机,包括下机架和设置于下机架上的上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架上设置有转盘供料机构,所述转盘供料机构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圈用于放置报废手机壳的浮动座,所述上机架上设置有朝向转盘供料机构的用于冲压报废手机壳的压床模组,所述压床模组的位置对应转盘供料机构上的其中一个浮动座,所述上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浮动座内是否有报废手机壳的检测机构。
上述一种手机壳报废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架上还设置有朝向转盘供料机构的用于将冲压好的报废手机壳吸取出来转移的移栽堆叠模组。
上述一种手机壳报废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架上位于移栽堆叠模组的吸取手机壳转移放置后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打包模组,打包模组旁还设置有给打包模组供料的胶带送料模组。
上述一种手机壳报废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包模组侧旁还设置有出料滑道。
上述一种手机壳报废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座的下方通过弹簧连接在转盘供料机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人工成本显著下降,只需1人即可完成整个报废流程,节省9人;劳动强度及危险性大大降低,人工只需将不良品放置在转盘的托槽内,不接触危险物件,机构即可自动识别报废件后进行自动转动供料,并且效率明显提升,每小时自动处理500-600PCS,效率提高了20%-2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盘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和图2,一种手机壳报废打包机,包括下机架100和设置于下机架100上的上机架200,下机架100上设置有转盘供料机构110,转盘供料机构1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圈用于放置报废手机壳112的浮动座111,浮动座111的下方通过弹簧113连接在转盘供料机构110上,上机架200上设置有朝向转盘供料机构110的用于冲压报废手机壳112的压床模组210,压床模组210的位置对应转盘供料机构110上的其中一个浮动座111,上机架20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浮动座111内是否有报废手机壳112的检测机构。
上机架200上还设置有朝向转盘供料机构110的用于将冲压好的报废手机壳112吸取出来转移的移栽堆叠模组220,下机架100上位于移栽堆叠模组220的吸取手机壳转移放置后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打包模组120,打包模组120旁还设置有给打包模组120供料的胶带送料模组130。打包模组120侧旁还设置有出料滑道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逊液压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逊液压控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30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高温烟气余热的装置
- 下一篇:氩气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