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均温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3669.8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4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宏;金德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强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516006***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温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温板,特别涉及一种以卡合方式于两金属盖板之间形成支撑结构的均温板。
背景技术
均温板的工作原理以其封闭于板状腔体中工作流体的蒸发凝结循环作动,使其具快速均温的特性,从而具快速热传导及热扩散的功能。一般而言,均温板由金属壳体、毛细结构及工作流体经退火、抽真空及封焊等制作过程所制成。此外,为了避免均温板产生凹陷或隆起等问题,现有技术会在金属壳体中设置多个支撑柱,并且将支撑柱的两端焊接于上下两金属盖板。焊接制作过程的成本较高,因此会增加均温板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温板,其以卡合方式于两金属盖板之间形成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温板,其包含:
一第一金属盖板,其上设有多个第一支撑部,每一该第一支撑部具有一头部以及一颈部,该头部自该颈部延伸出,该头部的宽度大于该颈部的宽度;以及
一第二金属盖板,其上设有多个第二支撑部,每一该第二支撑部具有一通孔以及一卡槽,该卡槽位于该通孔中,该卡槽的宽度大于该头部的宽度,该通孔的宽度小于该头部的宽度,且该通孔的宽度大于该颈部的宽度,该头部设置于该卡槽中,且该颈部设置于该通孔中,以使该第一支撑部与该第二支撑部相互卡合。
所述的均温板,其中,该头部具有一第一倾斜边缘,该通孔具有一第二倾斜边缘,该第一倾斜边缘的倾斜方向与该第二倾斜边缘的倾斜方向相同。
所述的均温板,其中,该第一支撑部呈圆形或方形,且该第二支撑部对应该第一支撑部呈圆形或方形。
所述的均温板,其中,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由铜或铝制成。
所述的均温板,其中,另包含:
一毛细结构,设置于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之间;以及
一工作流体,填充于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之间。
所述的均温板,其中,该毛细结构为沟槽式毛细结构、多孔性毛细结构、网状毛细结构、粉末烧结毛细结构或复合式毛细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分别于第一金属盖板与第二金属盖板上形成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并且使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相互卡合,以于第一金属盖板与第二金属盖板形成支撑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卡合方式于两金属盖板之间形成支撑结构,不仅制作过程简单,且可有效提高均温板的制造效率,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凭借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均温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冲压前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冲压后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呈圆形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呈方形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呈方形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冲压前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均温板;10-第一金属盖板;12-第二金属盖板;14-毛细结构;16-工作流体;100-第一支撑部;102-头部;104-颈部;106-第一倾斜边缘;120-第二支撑部;122-通孔;124-卡槽;126-第二倾斜边缘;140-片状毛细结构;142-柱状毛细结构;A1、A2-箭头;W1、W2、W3、W4-宽度;S10-S1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均温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冲压前的均温板1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冲压后的均温板1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强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未经讯强电子(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3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驱动模式切换开关
- 下一篇:一种电磁加热坩锅节能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