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蠕动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5781.5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0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史远吉;丁晓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远望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12 | 分类号: | F04B43/12;F04B5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芮雪萍 |
地址: | 2131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蠕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蠕动泵,属于微型流体泵技术领域,用于分析、灌装、环保系统,通过重复压缩弹性管中的内容物朝指定方向运动。
背景技术
蠕动泵工作原理就象用手指夹挤一根充满流体的软管,随着手指向前滑动管内流体向前移动,蠕动泵也是这个原理只是由滚轮取代了手指。通过对泵的弹性输送软管交替进行挤压和释放来泵送流体。就象用两根手指夹挤软管一样,随着手指的移动,管内形成负压,液体随之流动。蠕动泵就是在两个转辊子之间的一段泵管形成“枕”形流体。“枕”的体积取决于泵管的内径和转子的几何特征。流量取决于泵头的转速与“枕”的尺寸、转子每转一圈产生的“枕”的个数这三项参数之乘积。“枕”的尺寸一般为常量(泵送粘性特别大的流体时除外)。拿转子直径相同的泵相比较,产生较大“枕”体积的泵,其转子每转一圈所输送的流体体积也较大,但产生的脉动度也较大。这与膜阀的情形相似。而产生较小“枕”体积的泵,其转子每转一圈所输送的流体体积也较小;而且,快速、连续地形成的小“枕”使流体的流动较为平稳。这与齿轮泵的情形相似。
目前已公开的技术中均为挤压泵管型,由于蠕动泵在仪器设备中不论是否运行,滚轮都是在挤压泵管的状态下,尤其是蠕动泵长时间不运行的时候,滚轮始终不动的压在泵管的一个点上, 泵管是弹性体,长时间挤压使其内部应力增加,局部弹性变差,轻则导致泵管永久变形影响蠕动泵精度,重则导致泵管之间相互粘合在一起使蠕动泵失效。从而使整套系统无法运作,一般蠕动泵不运行,泵管被滚轮压紧1个月就会产生严重变形,压紧1~3月就会产生粘连现象。泵管变形和粘连,极大的阻碍了蠕动泵的推广和耐用性,根据统计80%的蠕动泵失效是和泵管有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型蠕动泵,它能够在非工作状态下有效地放松泵管,避免长时间不使用导致泵管粘连失效的现象,增加其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蠕动泵,它包括泵架、泵体、接头架、泵管、泵轮、滚轮组件、盖板和可正反转的电机,泵体和接头架均安装在泵架上,泵体和盖板固定连接,并且泵体内部设置有甭管容置腔,滚轮组件具有至少两个滚轮,泵轮与电机的电机轴活动连接,泵轮上设置有和相应的滚轮配合的轨道槽,并且每个轨道槽与泵轮的轴心之间的距离由轨道槽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滚轮组件安装在泵轮上并且滚轮的一端穿插在相应的轨道槽内,泵管容纳在泵管容置腔内,并且环绕布置在滚轮组件的外侧,泵管的两端均伸出泵体后卡接在接头架上。
进一步,所述的泵轮由轨道槽体、连接轴体和驱动体一体制成,轨道槽体和驱动体分别连接在连接轴体的两端,所述的轨道槽开在轨道槽体上,所述的驱动体上设置有与相应的轨道槽相配合的抵接轮廓,并且抵接轮廓的两端设置有滚轮驱动抵接面,滚轮的另一端抵接在相应的抵接轮廓上。
更进一步,所述的滚轮组件的滚轮有两个,所述的轨道槽也有两个。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蠕动泵在正常工作时,滚轮均位于轨道槽的端部,电机动作,带动泵轮旋转,从而带动滚轮组件旋转,使滚轮组件对泵的泵管交替进行挤压和释放来泵送流体,当蠕动泵准备停止工作时,通过电机运行完成后反向旋转一定的角度 来控制滚轮在轨道槽内的位移使其从挤压泵管的位置(即轨道槽的一端或另一端)挪动到设定放松的位置(即轨道槽的中部),在滚轮位移过程中,滚轮向泵轮的中心逐渐收缩,使其不挤压泵管,实现了自动闭合和打开泵管的功能,使蠕动泵在停止不运行的情况下,不挤压泵管,使泵管可以恢复弹性,从而大大增加其寿命和减少粘连,从根本上解决了蠕动泵需要经常维护,泵管经常需要更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蠕动泵真正做到免维护,免拆洗,极大的扩展了蠕动泵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蠕动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蠕动泵的装配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泵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泵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远望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远望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57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装基板剥离装置及其基板剥离刀具
- 下一篇:带线路板安装分盖的漏电断路器上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