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光缆集中接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5797.6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4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方景辉;朱晓峰;陈豪;徐伟明;赵扉;吕勤;郁家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36 |
代理公司: | 嘉兴君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地址: | 314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光缆 集中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接线盒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光缆集中接线盒。
背景技术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是国家电网公司在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中首次提出的重点应用,二次设备布置在预制舱内,设备间、舱体内外采用预制光、电缆连接,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内规模生产、集成调试,减少现场接线和调试工作,提高建设效率。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要求规范使用变电站预制光(电)缆,逐步实现预制舱二次接线“即插即用”。
预制舱与户外一次设备采用预制多芯Masterline光缆连接,预制舱内二次设备之间采用预制2~4芯ODC光缆连接,舱外与舱内预制光(电)缆间应在接线盒内对接。
为实现预制舱内光缆与舱外光缆的对接,需要发明出一种“即插即用”型智能光缆集中接线盒来实现两侧预制光缆的对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光缆集中接线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舱内光缆与舱外光缆在预制仓内如何连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方案是:它包括盒体、光缆连接板和光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缆连接板设于所述的盒体内,所述的光缆连接板包括左光缆连接板和右光缆连接板,将盒体分为左间隔腔、中间隔腔和右间隔腔,所述的光缆连接器设于所述的光缆连接板的两侧,对称且均匀分布;所述的盒体底部设有光缆通道,包括第一光缆通道、第二光缆通道和第三光缆通道,所述的第一光缆通道设于左间隔腔下端,第二光缆通道设于中间隔腔下端,第三光缆通道设于右间隔腔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ODC光缆连接器特点,通过在接线盒内光缆接线板上集中布置ODC光缆连接器,巧妙解决了舱内与舱外预制光缆如何连接的问题,有序梳理了光缆的接入与导出,实现预制舱内外二次接线在“即插即用”上的提升应用,光缆连接板上可以预留与光缆连接器相同的接口方式的光缆备用芯灵活可变,分别用于不同规模的标准配送式变电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它包括盒体11、光缆连接板和ODC光缆连接器14,所述的光缆连接板设于所述的盒体11内,所述的光缆连接板包括左光缆连接板13和右光缆连接板10,将盒体11分为左间隔腔1、中间隔腔12和右间隔腔9,所述的ODC光缆连接器14设于所述的光缆连接板的两侧,对称且均匀分布;所述的盒体11底部设有光缆通道,包括第一光缆通道3、第二光缆通道4和第三光缆通道8,所述的第一光缆通道3设于左间隔腔1下端,第二光缆通道5设于中间隔腔12下端,第三光缆通道8设于右间隔腔9下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ODC光缆连接器14上接有光缆,所述的光缆包括舱内ODC光缆6和舱外预制光缆4,所述的舱外预制光缆4由所述的第二光缆通道5引入,与ODC光缆连接器14相接;所述的舱内ODC光缆6分由第一光缆通道3和第三光缆通道8引入,与ODC光缆连接器14相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盒体11下方设有支撑架7,所述的支撑架7下方设有支撑脚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光缆连接板上可以预留与ODC光缆连接器14相同的接口方式的光缆备用芯。
以采用110kV标准配送式变电站为例,二次设备预制舱与舱外设备相连的光缆数大概在16根24芯(或12芯)左右,在考虑舱内ODC光缆6数量、ODC光缆连接器14安装尺寸后,于左、右2块光缆连接板上对称、均匀布置8个ODC光缆连接器14,并以相同的接口方式预留适当数量的光缆备用芯,预制光缆集中接线盒的尺寸拟选择为:400mm(长)*200mm(宽)*400mm(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57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