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子弯曲模具的预变形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5842.8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4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莲南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子 弯曲 模具 变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子的冷态弯曲加工,特别是涉及小半径薄壁件的预变形折弯成型加工。
背景技术
目前各行业需要对管子进行冷态弯曲成型各种形状,以便管子与其他设备附件之间相互连接装配。
现有弯曲模结构存在诸多缺陷。现有的弯曲模由固定模1、活动模2和导板3组成,其中固定模1的模腔和活动模2的模腔为两个曲率相同的半圆形,在管子弯曲加工时,造成管子成型后弯曲处变形量不稳定,折弯处有明显夹模印、芯棒磨损较快。产品需要内部需要使用芯棒固定后进行弯曲,后期需要通过检验来保证产品尺寸的合格,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管子冷态弯曲加工时的折弯处变形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新型实用提供了一种管子弯曲模具的预变形模结构,模具能够在弯曲前对管子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管子进行预变形,再折弯时不会发生上述变形现象,提高了产品加工时的质量及稳定性。
所述的实用新型预变形模结构,固定模1的模腔圆弧为半径与待加工管子相同的半圆,活动模2的模腔圆弧是由两种曲率不同的圆弧组成的变半径圆弧。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新结构使得加工工艺流程中加入了预变形的过程,使得管子先产生一个预变形量从而抵消了折弯时产生变形量,使得管子冷态弯曲加工时的折弯处变形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提高了产品加工时的质量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原管子弯曲模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管子弯曲模具的预变形模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管子弯曲模具的预变形模结构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原管子弯曲模的固定模1和活动模2的模腔圆弧曲率一样,原结构仅通过模腔圆形定位,折弯时管子受力会发生上下变形现象,影响了管子折弯处的变形量,产品质量不稳定。
如图2所示,R1为固定模1的模腔圆弧对应的半径,R2和R3为活动模2的模腔变半径圆弧对应的两个半径,H为活动模2模腔圆弧的深度(尺寸可变),l为固定模1与活动模2的合模距离(尺寸固定为0.5mm),R为待加工管子的弯管半径,d为待加工管子的直径。以上参数具有如下关系:当1<R/d≤1.5时,R1=0.5d,R2=1d,R3=0.4d,H=0.6d;当1.5<R/d<3.5时,R1=0.5d,R2=0.98d,R3=0.35d,H=0.55d;当R/d≥3.5时,R1=0.5d, R3=0.5d,H=0.5d。
如图3所示,加工管子时,先将待加工管子放入固定模1的模腔内后固定,然后启动加工设备,推动活动模2使之与固定模1贴合,使管子夹紧并且预变形,最后在导板3的助推下,使固定模1轴向旋转使得管子折弯成型。
本实用新型预变形模结构制造验收合格后,将其安装固定在专用折弯成型机上,经过调试和检测后,才可以进行管子的折弯成型加工工作。
如图3所示,加工管子时,先将待加工管子放入固定模1的模腔内后固定,然后启动加工设备,推动活动模2使之与固定模1贴合,使管子夹紧并且预变形,最后在导板3的助推下,使固定模1轴向旋转使得管子折弯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莲南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莲南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58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