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连接暗区的照明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6126.1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3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建光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V19/00;F21V2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照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无连接暗区的照明带。
背景技术
在房屋、地铁站、过街通道、隧道等建构空间中通常安装有照明设备。现有的构建空间的照明设备的一种结构方式为由多根荧光灯连续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照明带。由于现有的荧光灯管端部有不发光的灯头,因此该结构的照明带存在连接暗区。由于暗区的存在会影响照明效果,因此设计出了无照明暗区的照明带。在中国专利号为2009200498967、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10月21日、名称为“无暗区光带灯”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例一种现有结构的无连接暗区的照明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连接暗区的照明带,解决了照明带存在连接暗区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无连接暗区的照明带,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至少两只灯,所述灯包括灯管本体和灯头,所述灯头位于所述灯管本体的径向外侧,所述灯管本体依次排列。“灯管本体”是指灯的发光的部分。“灯头”是指引入电给灯管本体而使得灯管本体发光的部件。由于将灯头设计为位于(并非一定直接连接在灯管本体径向外侧,如灯头连接于灯管本体端部而灯管本体端部弯折而使灯头位于灯管本体的径向外侧的方式)灯管本体的径向外侧且灯管本体依次连接排列在一起,因此使得相邻的灯之间没有连接暗区。
作为优选,所述灯管本体的长度为AM,其中A为不小于6的正整数,M为建筑模数。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长度能够方便地同不同大小的建构空间进行匹配,从而能够实现照明带沿建构空间的宽度或长度方向从一端边缘延伸到另一端边缘,照明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A为12。装配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包括依次首尾对接在一起的分槽体,每一个所述分槽体内都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灯。便于模块化生产。
作为优选,所述灯头有两个,所述两个灯头位于所述灯管本体的两端,所述两个灯头沿所述灯管本体的周向错开180°。灯固定到灯座上时方便且连接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灯还包括两个一一对应地同所述灯头连接在一起的灯座,所述灯座至少有一个灯座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拆卸灯管本体时方便。
作为优选,同安装槽滑动连接的灯座和安装槽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灯同安装槽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好。
作为优选,相邻的灯管本体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为0毫米到10毫米之间。无暗区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灯头设计为位于灯管本体的径向外侧且灯管本体依次连接排列在一起,因此使得相邻的灯之间没有连接暗区;结构新颖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图 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安装槽1、分槽体11、灯2、灯管21、灯管本体211、灯头212、第一灯座22、第二灯座23、复位弹簧3、滑杆4、灯管本体的长度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无连接暗区的照明带,包括安装槽1。
安装槽1包括3个依次首位对接在一起的分槽体11。每一个分槽体11内都设有一个灯2。灯2包括灯管21、第一灯座22和第二灯座23。灯管21包括灯管本体211和两个灯头212。灯头212位于灯管本体211的径向外侧。两个灯头212位于灯管本体211的两端。两个灯头212沿灯管本体211的周向错开180°。灯管本体的长度L为600毫米。三个灯管本体211以间隙为0毫米的方式依次连续排列。灯管本体211和分槽体11等长且两端对齐。两个灯头212一一对应地同第一灯座22和第二灯座23连接在一起。第一灯座22同分槽体11固定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2,分槽体11设有滑杆4。第二灯座23滑动套设中滑杆4上。第二灯座23和分槽体1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复位弹簧3使第二灯座23同灯头212抵紧在一起。
取下灯管的方法为:首先通过第二灯座23右移挤压复位弹簧3而使得第二灯座23和对应的灯头212脱开、然后移动灯管本体211而使得另一个灯头同第一灯座22脱开。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灯只有两个。灯管本体的长度为1200毫米。灯管本体以间隙为10毫米的方式依次连续排列。灯管本体径向错开5毫米。安装槽1由一个分槽体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建光,未经徐建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6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锦纶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变压器高压侧进线电缆油箱三相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