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路阀合流液压系统及平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7304.2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邹林江;郑鹏飞;熊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17 | 分类号: | F15B11/17;F15B13/06;E02F3/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路阀 合流 液压 系统 平地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路阀合流液压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该多路阀合流液压系统的平地机。
背景技术
平地机是一种土石方机械,主要功能是利用铲刀大面积底面的平整作业,随着主机的前行,可将地面不平整的部分刮平,同时,铲刀与平地机的行驶方向还可以偏转一定的角度,使得刮削出来的泥土被向前推走的同时,还向侧边移动;另外,为了实现平地机一机多能,平地机还装有推土板和松土器等选装部件。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平地机铲刀的偏转、提升、摆动以及选装部件的工作,平地机的作业装置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液压泵1′、第二液压泵2′、左多路阀3′、右多路阀4′和油箱,该左多路阀3′和右多路阀4′均由多个换向阀32′串联而成,例如作业装置换向阀31′、提升油缸换向阀、推土板换向阀和松土器换向阀等,且都与油箱5′相连通,每个换向阀32′连有至少一个执行元件,由第一液压泵1′单独为左多路阀3′供油,第二液压泵2′单独为右多路阀4′供油,从而驱动不同的执行元件驱动选装部件动作以及实现铲刀的偏转、提升、摆动和铲土等动作。
目前,国内平地机多路阀大多数为定量开关式多路阀,平地机的铲刀在作业旋转时,由于作业泵提供的压力油是定量,所以铲刀的旋转速度是一定的,但是这种情况下的铲刀旋转速度过慢,影响平地机的作业效率。而国外平地机多路阀采用负载敏感式多路阀,成本高,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路阀合流液压系统及平地机,在不增大第一液压泵排量的前提下,使第一多路阀的作业装置换向阀的流量增大,提高了铲刀的作业效率,而且该多路阀合流液压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路阀合流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油箱、第一多路阀和第二多路阀,所述第一多路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泵相连通,所述第二多路阀与所述第二液压泵相连通,所述第一多路阀和第二多路阀均与所述油箱相连通;该多路阀合流液压系统还包括优先控制阀组,所述优先控制阀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液压泵与第二多路阀之间的油路上,且与所述第一多路阀的作业装置换向阀相连通;所述优先控制阀组的压力反馈油口与所述第一多路阀的油路相连;所述优先控制阀组根据所述压力反馈油口的压力实现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作业装置换向阀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优先控制阀组包括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液压泵相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作业装置换向阀相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多路阀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优先控制阀组还包括单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作业装置换向阀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为液控换向阀或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为两位三通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构成双联齿轮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的额定排量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作业装置换向阀可以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切换,且包括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三进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
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作业装置换向阀的各油口截止;
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口导通后再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三进油口相通,所述第三进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口导通后再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三进油口相通,所述第三进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作业装置换向阀为三位五通电磁阀。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平地机,包括铲刀角度变换油缸,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路阀合流液压系统,所述作业装置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铲刀角度变换油缸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7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