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环密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7346.6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兆瑞;李星星;陈文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J15/30 | 分类号: | F16J15/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碳环密封。
背景技术
碳环密封装置属于浮环密封装置的一种,利用碳环自身的润滑性,通过近乎接触的密封来减小泄露。同时,碳环密封时常需要使用隔离气,如氮气,主要应用于隔离密封有毒、易燃介质,因其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装配维修,被广泛使用到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作为汽轮机、压缩机、发电机、透平机械的密封装置之用。
现有碳环密封包括密封座、与密封座配合固定的密封压盖、设置于密封座与密封压盖内的碳环、平垫、碳环加固环、通气环,其通过碳环与转子形成密封。在传统碳环密封的设计中,碳环在侧面往往与平垫直接接触,保证定位和轴向载荷。然而,由于碳环密封多用于化工、石油中高压气体的密封,气体中含有的固体颗粒杂质会随高压气体进入密封腔内,在碳环与平垫间存留,形成阻碍并相互摩擦,严重影响碳环的浮动效果。长此以往,碳环的浮动效果严重恶化,导致其与转轴直接接触,大幅降低密封装置寿命。
因此,在碳环密封中保证碳环的自由浮动意义重大,只有保证碳环在含杂质气体中有效浮动,才能提高碳环密封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环密封,其在碳环与平垫间保留间隙,而通过碳环加固环与平垫的配合保证接触密封效果,避免由于气体中杂质颗粒进入碳环与平垫之间,引起二者相互摩擦,无法使碳环浮动,直接导致碳环大规模磨损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环密封,包括密封盒、设置于密封盒内的碳环、平垫、碳环加固环及波形弹簧,所述平垫设于碳环的侧面,所述波形弹簧压在密封盒和平垫之间,所述碳环加固环套设于碳环外且两者轴线重合,所述碳环的轴向宽度小于碳环加固环的轴向宽度,所述碳环加固环在轴向方向与平垫相接触配合,所述碳环与平垫之间形成有间隙,碳环浮动时,碳环与平垫不接触,而碳环加固环与平垫相互接触配合,保证密封效果及轴向支承载荷。这样避免由于气体中杂质颗粒进入碳环与平垫之间,引起二者相互摩擦,无法使碳环浮动,直接导致碳环大规模磨损的情况。
所述碳环加固环与碳环的具体结构及两者间的装配方式:所述碳环外周壁具有两个外锥形面,且两外锥形面连接形成V型,所述碳环加固环的内壁具有两个分别与两外锥形面配合的内锥形面,碳环加固环与碳环通过内锥形面与外锥形面配合固定。由于碳环与碳环加固环采用锥度配合,这样不仅使得碳环装配简单、维修方便,同时确保了碳环加固环对碳环的加固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碳环加固环的锥形设计,其与平垫配合位置有接触尖点,可以防止杂志颗粒进入碳环加固环与平垫之间的微小间隙内,防止被杂质颗粒损伤。
上述碳环加固环由钛合金材料制成,这样可使碳环加固环与碳环在工作过程中浮动灵活,避免出现因无法浮动引起的碳环磨损。
所述碳环加固环在径向方向与密封盒内壁之间设有调隙环,以便装配过程中调整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碳环有两个且同轴间隔地设置在密封盒内,所述碳环加固环为相应的两个,两侧碳环加固环及碳环之间设有通气环,该通气环的径向孔与密封盒上的通气孔密封相连,所述通气环内通过通气孔及径向孔注入密封气体。
所述密封盒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密封盒包括密封座、与密封座配合的密封压盖,所述密封压盖和密封座通过螺钉螺接固定。这种装配方式是为了便于密封盒1内其余部件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碳环与平垫间保留间隙,而通过碳环加固环与平垫的配合保证接触密封效果,避免由于气体中杂质颗粒进入碳环与平垫之间,引起二者相互摩擦,无法使碳环浮动,直接导致碳环大规模磨损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碳环与碳环加固环采用锥度配合,这样不仅使得碳环装配简单、维修方便,同时确保了碳环加固环对碳环的加固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碳环加固环由钛合金材料制成,这样可使碳环加固环与碳环在工作过程中浮动灵活,避免出现因无法浮动引起的碳环磨损。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碳环加固环的锥形设计,其与平垫配合位置有接触尖点,可以防止杂志颗粒进入碳环加固环与平垫之间的微小间隙内,防止被杂质颗粒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7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售货机
- 下一篇:一种带有冷热水防混水装置的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