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过线保护装置及驾驶室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7505.2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胡丕杰;熊权;黄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保护装置 驾驶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过线保护装置及设有该车辆过线保护装置的驾驶室。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一些导电线束的布置需要穿过钣金孔,为了实现对导电线束的限位和保护作用,一般在钣金孔里设置一个过线保护装置。相关技术中的过线保护装置一般包括护套和过线管,过线管的一端与护套截面较小的一端连通,且护套与过线管同轴设置,护套的外壁上设有卡槽;安装的时候,过线保护装置穿过钣金孔,且钣金卡接在卡槽内,导电线束穿过护套和过线管,再在过线管的另一端用胶带将导电线束和过线管捆绑,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结构的过线保护装置由于是单一过线孔,且是直线式过线方式,对过孔空间要求较大,护套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对于狭小的空间则难于进行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过线保护装置,以解决在车辆布置导电线束时,对过孔空间要求较大,在狭小的空间难于进行装配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安装有该车辆过线保护装置的驾驶室。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过线保护装置,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所述套管的管壁上开有与所述套管的管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过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过线保护装置还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套管的管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管壁上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开放端,所述第二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与过线孔之间,且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形成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边形成第一圆形,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周边形成第二圆形,所述第二圆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圆形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缘的外端向所述第一凸缘方向弯折,形成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孔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过线孔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开口较大的一端位于所述套管的内壁,开口较小的一端位于所述套管的外壁。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驾驶室,包括钣金与车辆过线保护装置,所述钣金开有钣金孔,所述车辆过线保护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过线保护装置,所述套管卡接在所述钣金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还设有导电线束,所述导电线束包括多根导线,导电线束可整体穿过单个所述过线孔;或者,单根导线穿过单个所述过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与所述过线孔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过线保护装置,包括套管,套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套管的管壁上开有与套管的管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过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车辆过线保护装置中,套管的开放端(即导电线束的进入口)与过线孔(即出线口)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得套管的长度可以大幅度减小,因此减小了对过孔空间的要求,有利于空间比较狭小的空间安装车辆过线保护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过线保护装置还包括卡接部,有利于套管与钣金孔的稳定配合,还能增加该车辆过线保护装置的防水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车辆过线保护装置的驾驶室,不仅实现了对导电线束的保护与限位,提高了该车辆过线保护装置的防水性,还能有效节省驾驶室的空间,为一些空间比较狭小位置的布线提供了便利。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过线孔有多个,导电线束的多根导线采用分线过孔方式,过线孔不仅提供了导向作用,而且为单根导线提供了通道,进一步节省了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每根导线与过线孔采用过盈配合,使得该车辆过线保护装置的防水性能大为提高,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车辆过线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和2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7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古拉丝重组装饰单板
- 下一篇:混砂车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