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温彻斯特硬盘磁头的拆卸和移植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8096.8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8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尚方;张彤;王孝余;刘生;钟志琛;宋宜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温彻斯特 硬盘 磁头 拆卸 移植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盘数据恢复中的温彻斯特硬盘磁头的拆卸和移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温彻斯特硬盘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其存储量大,读写速度快,信息记录稳定,相关配套数据管理体系和技术水平发展已经相当的完善。具有其他类型存储介质难以替代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军方、金融、政府、科研、商业等多种场所的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温彻斯特硬盘在工作时,磁头和高速旋转的盘片之间只有0.2微米左右的距离,其内部结构十分精密。在硬盘掉电,受到突然的震动,设备电压不稳等情况,有可能会造成硬盘的损坏。硬盘是数据存储的仓库,尽管有多种数据保护的管理机制和技术,但是部分情况下仍需要通过手工开盘来完成数据恢复工作。
当磁盘盘片没有划伤时,由于磁头损伤、电机卡死等原因造成的硬盘不能正常工作,可以通过移植磁头或者盘片的方法进行数据恢复。移植时需要把源盘的磁头拆下,更换上新的可以配伍的磁头。在整个过程中,新更换的磁头不能碰在一起,新更换磁头和磁头支架不能有任何的形变,而且存有数据的盘片不能有任何划伤。目前,对于磁头组件和盘片移植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手工的方式操作,操作成功的概率完全的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然而,硬盘的结构过于精密,即使操作者技术熟练动作小心,更换磁头组件的成功率也是比较低。目前,操作者通常采用剪裁或者修整过的橡皮块、折纸块等物体,利用镊子来分离磁头。对于每一种类型的磁头组件,都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保证一定的成功率;而且用来起分离作用橡皮块或者纸块等物体,会带有大量的肉眼不可见粉尘,对于硬盘的洁净仓会有污染,降低数据恢复的成功率;还有,对于磁头组件移植过程中,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临时收纳装置和器材,常常发生临时存放过程中磁头发生形变,磁头粘连等情况,导致数据恢复成功的概率降低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硬盘磁头组件拆卸和移植工具由于没有合适的临时收纳磁头组件的装置和器材,导致磁头支架刮碰而发生形变或出现磁头粘连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用于温彻斯特硬盘磁头的拆卸和移植工具。
一种用于温彻斯特硬盘磁头的拆卸和移植工具,它包括磁头分离撑架、定位夹和连接杆,
磁头分离撑架包括磁头支架分离部件和手柄,手柄包括手持部件和一号连接部件,手持部件的一端与一号连接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连接部件的另一端固定在磁头支架分离部件的末端侧壁上,磁头支架分离部件包括两个定位尖劈和定位尖劈固定杆,磁头支架分离部件的上、下两个侧面对称开有一对凹槽,所述一对凹槽为停泊区,两个定位尖劈固定在定位尖劈固定杆的前端,所述两个定位尖劈关于定位尖劈固定杆的水平中心线对称,
定位夹包括上夹板、下夹板、连接轴、扭力弹簧、定位夹手柄、二号连接部件、定位齿和操作手柄,上夹板的末端通过连接轴与下夹板的中部连接,上夹板的下表面与下夹板的上表面通过扭力弹簧连接,定位齿与上夹板的下表面固定,操作手柄垂直固定在下夹板的末端的上表面,下夹板的前端面为斜面,定位夹手柄通过二号连接部件与上夹板的末端的上表面固定,定位夹手柄用于使上夹板以连接轴的轴心为圆心在竖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
连接杆开有两个卡槽,分别用于固定磁头分离撑架和定位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磁头分离撑架和定位夹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同时利用连接杆将磁头分离撑架和定位夹连接为一体结构,实现了对磁头组件的临时收纳和放置,避免了磁头支架由于刮碰而发生形变或出现磁头粘连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磁头分离撑架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连接杆的正视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定位夹的正视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图9为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4和图7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温彻斯特硬盘磁头的拆卸和移植工具,它包括磁头分离撑架、定位夹和连接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8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