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8366.5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2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媛明;韩震;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1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装置 | ||
1.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
壳体(1),该壳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202)和第二隔板(203),该第一隔板(202)将该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热交换腔(4)和换气腔(5),该第二隔板(203)将该换气腔(5)分隔为第一风腔(206)和第二风腔(207),在该壳体(1)的构成该热交换腔(4)的部分设有彼此相对的进风口(208)和回风口(209),在该壳体(1)的构成该第一风腔(206)的部分设有新风口(10),在壳体(1)的构成该第二风腔(207)的部分设有排风口(11),该第一隔板(202)上设置有旁通风口(80),该旁通风口(80)使该第二风腔(207)和该回风口(209)连通;
换气单元(12),其设置于该换气腔(5)内,用于将该第一风腔(206)内的空气从该新风口(10)排出,并将该第二风腔(207)内的空气从该排风口(11)排出;
热交换元件(13),其设置于该热交换腔(4)中,该热交换元件(13)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第一气路(14)和多个第二气路(15),该第一气路(14)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进气口(16)和第一出气口(17),该第二气路(15)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二进气口(18)和第二出气口(19);
电机风阀(81),其设置于该第一隔板(202)的与该旁通风口(80)相对应的位置;
该第一出气口(17)与该第一风腔(206)连通,该第二出气口(19)与该第二风腔(207)连通,该第一进气口(16)朝向该进风口(208),该第二进气口(18)朝向该回风口(20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板(203)包括分隔部(20)和导风部(221),所述第一隔板(202)上开设有第一导风孔(243),所述第一风腔(206)通过该第一导风孔(243)与所述第一出气口(17)连通;
所述第二风腔(207)包括出风腔(244)和第二导风腔(245),所述第一隔板(202)上开设有第二导风孔(246),该第二导风腔(245)通过该第二导风孔(246)与所述第二出气口(19)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部(221)包括第一导风挡板(331),所述第一导风挡板(331)靠近所述排风口(11)一侧,并且与所述排风口(11)相对,所述第一导风挡板(3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202)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挡板(331)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部(221)还包括第二导风挡板(332),所述第二导风挡板(3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挡板(331)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挡板(33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隔板(202)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挡板(332)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排风口(11)侧的所述壳体(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排风口(11)侧的所述壳体(1)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元件(13)是六边形热交换元件、正方形热交换元件、长方形热交换元件或菱形热交换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元件(13)将所述热交换腔(4)分隔成第一热交换腔(265)、第二热交换腔(266)、第三热交换腔(267)和第四热交换腔(268),所述回风口(209)的位置与该第三热交换腔(267)对应,所述旁通风口(80)开设在所述第一隔板(202)的构成该第三热交换腔(267)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交换腔(265)与所述第四热交换腔(268)之间设置有第三隔板(69),所述第二热交换腔(266)与所述第三热交换腔(267)之间设置有第四隔板(70),该第三隔板(69)和该第四隔板(70)的靠近所述热交换元件(13)的一边分别设置有滑轨(7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轨(71)包括:支撑部(72)和夹持部(73),该支撑部(72)与由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口(16)或所述第二进气口(18)形成的平面抵接,该夹持 部(73)与由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口(19)或所述第一出气口(17)形成的平面抵接,该夹持部(73)的两端设置有翻边(7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未经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83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