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红外电子暖宫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9721.0 | 申请日: | 2013-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8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晓冬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电子 暖宫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红外电子暖宫带。
背景技术
宫寒是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的可以引起不孕,得热而缓和,中医认为,妇科疾病是由湿热下注而引起,临床上常采用一些温补的方剂药物进行调整,但是效果不明显,且对身体有毒副作用,且对于疼痛的缓解效果很慢,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也给患者增加了极大的痛苦。
为了避免在治疗宫寒时产生毒副作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02982369U公开了一种妇科暖宫带,包括托槽和固定带,在托槽内设有水囊,水囊根部设有灌注口,托槽侧面设有弹力压臂,通过灌注口向水囊内注入热水即可进行治疗,但是,该妇科暖宫带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远红外电子暖宫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红外电子暖宫带,包括设在外侧的隔热层和设在内侧的散热层,所述隔热层的边缘和散热层的边缘缝合连接,所述隔热层和散热层之间设有一远红外电热装置,该远红外电热装置通过一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远红外电热装置与电源之间设有一发热量调节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的一端设有一连接环,另一端向外延伸有一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表面设有粘膜,且连接带穿设在连接环中。
优选地,所述连接环的材料为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的材料为PU。
优选地,所述散热层上设有多个网孔。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远红外电子暖宫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远红外电子暖宫带中的远红外电热装置通过插电产生热量,热量通过散热层传递到人身上上,进而起到暖宫作用,该远红外电子暖宫带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使用非常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隔热层
2 散热层
3 远红外电热装置
4 发热量调节开关
5 连接环
6 连接带
61 粘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红外电子暖宫带,包括设在外侧的隔热层1和设在内侧的散热层2,所述隔热层1的边缘和散热层2的边缘缝合连接,所述隔热层1和散热层2之间设有一远红外电热装置3,该远红外电热装置3通过一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该远红外电子暖宫带中的远红外电热装置3通过插电产生热量,热量通过散热层2传递到人身上上,进而起到通经络、正血脉、激活子宫的作用,从而有效治疗宫寒,无毒副作用;同时,通过远红外电热装置3的持续发热,还能加速血液循环及身体微循环系统的新陈代谢,平衡激素分泌,温经散寒,调和气血,抵御各种细菌对子宫的侵害;另外,该远红外电子暖宫带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使用非常方便。
优选地,所述远红外电热装置3与电源之间设有一发热量调节开关4,以调节电源的输出电压,从而调节远红外电热装置3的发热量,以满足不用人群的不同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晓冬,未经赵晓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9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