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出料阀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0382.8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3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静;费伯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2 | 分类号: | F16K3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出料 阀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机的出料阀门装置,尤其涉及侧出料阀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混合设备种类层出不穷,出料形式也多样化,主要分为两种:侧面出料和底部出料。底部出料形式使用较广,可用于卧式混合设备和立式混合设备,例如犁刀式混合机,卧式螺带混合机,锥形混合机等等;而侧面出料主要使用于锥形混合设备。
出料阀开启方式有多种形式,不仅可以选用手动的,而且还可选用自动的。出料阀可根据物理特性或操作要求选择。出料阀要启闭灵活,密封性好,出料速度快,操作方便,同时不能因安装出料阀而使混合设备造成混合“死角”。
侧面出料主要采用旋塞阀和滑阀,旋塞阀只作全开和全闭操作,还可在真空操作时使用;滑阀即使在锥体内有物料的情况下也可关闭和开启到任意位置。
侧出料阀位置设计在底部支承侧旁边,需要承受锥体内物料的重力,以及在混合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挤压力,对密封结构要求比较高。以往的出料形式容易漏料,一旦漏料就造成设备使用的成果降低,对于维修也不便,势必对生产进度造成重大影响。
近几年来侧出料装置使用率越来越频繁,迫切需要一种出料效果好,密封效果俱佳的侧出料装置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出料阀门装置,以满足锥形底部出料形式的要求。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侧出料阀门装置,用于关闭或打开混合装置的锥形筒体底部侧边的开口,其特点是,包括具有可以转动的动力输出轴的驱动机构、出料箱、开门轴、连杆以及阀门,出料箱固定安装在锥形筒体底部侧边,开门轴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出料箱内,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出料箱上且位于开门轴的一端,其动力输出轴与开门轴连接,以便于驱动开门轴转动,开门轴和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连杆和阀门浮动连接,阀门和锥形筒体底部侧边开口配合,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开门轴在设定范围内往复摆动,以便于所述开门轴借助于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阀门关闭或打开所述开口。
所述的侧出料阀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驱动机构为可以输出摆动的气动驱动器。
所述的侧出料阀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驱动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驱动器垫板上,该驱动器垫板焊接在出料箱上。
所述的侧出料阀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杆和所述阀门中间的支耳通过销轴连接,并且所述阀门可以借助于所述销轴在设定的范围内摆动。
所述的侧出料阀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杆的基端焊接在所述开门轴上,所述连杆的前端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抵顶所述阀门,以便于调节所述阀门的角度。
所述的侧出料阀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在轴承座垫板上,所述轴承座垫板焊接在出料箱上。
所述的侧出料阀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开口周围固定着一圈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用于与所述阀门的周边紧密贴合而达到密封作用。
所述的侧出料阀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出料箱的侧边设置有检修口,该检修口的大小足以满足对出料箱内的边角进行快速清理。
所述的侧出料阀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阀门为从所述锥形筒体的所述开口位置切割下来的板料。
所述的侧出料阀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开门轴的轴封部位是通过轴承座垫板中的骨架油封组件密封。
驱动机构直接固定在安装座上,而安装座与开门轴为同心圆的位置公差,占用空间少,设计紧凑。阀门设计更简单,而又不失强度,开门轴通过轴承座支承,工作时,驱动机构执行开关,使门板很好的与出料口(开口)贴合,起到了很好的密封作用。
和以往的侧出料不同,本实用新型侧出料装置结构设计简单,紧凑,没有太多的零件,因此本实用新型与以往的装置相比,重量轻,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密封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侧出料阀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侧出料阀门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双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03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开式钢木复合门
- 下一篇:一种永久性防护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