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直流配电柜的柜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3014.9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傅建民;龚进;胡建刚;周华江;徐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2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配电柜 柜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配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直流配电柜的柜门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直流配电柜主要应用在大型光伏电站,用来连接光伏汇流箱与光伏逆变器,并提供防雷及过流保护,监测光伏阵列的单串电流、电压及防雷器状态、断路器状态,将汇流箱输出的光伏组件电源再次进行汇流后接入并网逆变器。现有的光伏直流配电柜主要包括配电柜柜体、设在配电柜柜体上的前门和后门、以及设在配电柜柜体内的元器件组。由于柜体内安装有大量的发热元器件,如防反二极管、直流断路器、控制变压器、直流母线系统等。因其总体发热量较大,所以在配电柜柜体内设计有风冷散热通道,通道上下各安装进出风风机,为保证柜体的散热顺畅,同时在柜体顶部也设置有散热出风口。但是现有的配电柜柜体,由于其下方没有设置便于空气流入的进气孔或称进风口,因而无法与柜体顶部的散热出风口形成对流的通气通道,导致柜体内的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内向外散发出去,散热效果较差,而且元器件在长时间发热后会影响动作的可靠性,缩短使用寿命。
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经实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光伏直流配电柜的柜门结构,其在配电柜柜体的下方开设进气孔,所述的进气孔与柜体顶部的散热出风口形成对流的通气通道,保证了空气的流畅,有利于柜内热量及时的向外散发,且散热效果佳;同时,在进气孔的内侧还设有防尘网,能有效避免灰尘过多的进入柜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光伏直流配电柜的柜门结构,包括配电柜柜体和设在配电柜柜体上的前门,所述的前门包括外门和内门,其特点是:所述的外门在高度方向的下方设有第一进气孔,在所述的第一进气孔内侧的外门上还设有防尘网;所述的内门在高度方向的下方对应于第一进气孔的位置设有第二进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配电柜柜体上还设有后门,所述的后门在高度方向的下方设有第三进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的形状为圆形蜂窝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进气孔的形状同样为圆形蜂窝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内门的一侧铰接在配电柜柜体一侧的立柱上,内门的另一侧则通过锁定装置固定连接在配电柜柜体另一侧的立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门上开设有元器件观察孔、元器件操作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柜体下方开设的进气孔与柜体顶部的散热出风口形成对流的通气通道,保证了空气的流畅,有利于柜内热量及时的向外散发,且散热效果十分理想;同时,在进气孔的内侧还设有防尘网,能有效阻挡灰尘过多的进入柜内,避免因尘埃污染而引发的短路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配电柜柜体中前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配电柜柜体中后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前门中内门的一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进气孔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配电柜柜体;2.前门、21.外门、22.内门、221.第一内门、222.第二内门、223.第三内门、224.第四内门; 3.后门;41.第一进气孔、42.第二进气孔、43.第三进气孔;7.元器件观察孔;8.元器件操作孔;9.二次接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公众能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未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3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圆边缘厚度量测稳定性监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横向双极结晶体管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