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裂解炉用连续出渣集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3331.0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0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田;李振衡;张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G9/00;C10B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解炉 连续 出渣集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裂解炉,尤其涉及一种可连续出渣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裂解装置大部分采用裂解釜,其缺点是:1.不能连续生产,装填完成后加热裂解,裂解完成后冷却裂解釜,去除焦渣,然后再重新装填,裂解釜重复冷却-加热-再冷却-再加热的工作过程,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裂解成本较高,裂解效率较低;2.裂解完成后的焦渣温度较高,需要冷却后填埋处理,焦渣的余热不能被充分利用;3.裂解釜内被裂解物的容量较大,无法搅拌,造成料层透气性差,裂解反应不均匀,裂解反应的时间较长,裂解不彻底;4.裂解釜需要另外的锅炉提供热能,造成整个裂解系统设备投资巨大,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系统运行成本极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人提出了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16317.X”、专利名称为“塑料资源化连续气化裂解多效炉”的专利申请,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难题。该专利申请的炉渣是通过排渣装置并将尾渣进行燃烧,给被裂解物提供裂解能量,这种尾渣处理方式充分利用了尾渣的能量,但处理被裂解物含量较高的垃圾时,使设备变得极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出渣、并将尾渣中的能量提取的节能连续气化裂解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裂解炉用连续出渣集能装置,与裂解炉炉体连接,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裂解炉炉体下端的出渣导料筒,所述出渣导料筒的尾端连接有集渣箱,所述出渣导料筒和集渣箱之间设有动密封装置,所述集渣箱连接有冷却水供给系统,所述集渣箱的下部设有从所述集渣箱内的水中捞渣的捞渣绞龙,所述集渣箱的顶部连接有蒸汽输气管;所述集渣箱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出渣驱动装置,所述出渣驱动装置连接有出渣绞龙轴,所述出渣绞龙轴贯穿所述集渣箱并深入至所述出渣导料筒内,对应于所述出渣导料筒的所述出渣绞龙轴上设有出渣绞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渣绞龙上设有绞龙外周内凹的出渣阻气绞龙段。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渣驱动装置包括出渣电动机,所述出渣电动机与所述出渣绞龙轴之间设有链条链轮变速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裂解炉用连续出渣集能装置,与裂解炉炉体连接,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裂解炉炉体下端的出渣导料筒,所述出渣导料筒的尾端连接有集渣箱,所述出渣导料筒和集渣箱之间设有动密封装置,所述集渣箱连接有冷却水供给系统,所述集渣箱的下部设有从所述集渣箱内的水中捞渣的捞渣绞龙,所述集渣箱的顶部连接有蒸汽输气管;所述集渣箱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出渣驱动装置,所述出渣驱动装置连接有出渣绞龙轴,所述出渣绞龙轴贯穿所述集渣箱并深入至所述出渣导料筒内,对应于所述出渣导料筒的所述出渣绞龙轴上设有出渣绞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过充分气化裂解的炉渣进入所述出渣导料筒内,经过所述出渣绞龙的旋转,即阻止了裂解炉内的气体外溢,又使炉渣流入到所述集渣箱内的水中,炉渣中存在的热能被水充分吸收并变成蒸汽,从所述蒸汽输气管输出并被收集利用,充分利用了能源。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裂解炉炉体;31-出渣导料筒;32-集渣箱;33-捞渣绞龙;34-蒸汽输气管;35-出渣驱动装置;36-出渣绞龙轴;37-出渣绞龙;371-出渣阻气绞龙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3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冲式单向自保持电磁铁
- 下一篇:一种热管换热器高效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