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化天然气渔船冷能利用制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6541.5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4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林;周茜;高慧良;刘光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C1/00 | 分类号: | F25C1/00;F25D3/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3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 天然气 渔船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化天然气渔船上的装备,具体地指一种液化天然气渔船的冷能利用制冰装置。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是一种清洁、优质、高效燃料,是当前最理想的船舶替代燃料之一。LNG作为渔船燃料,必须经过气化、复温后才能进发动机使用,气化时会释放出大量冷能,其值约为830kJ/kg,若能将该冷能合理回收利用,可以有效节省能源,提高LNG渔船运行的经济效益。现有的LNG冷能利用方式涉及冷能发电、空气分离、冷冻仓库、低温粉碎和污水处理等各领域。LNG冷能利用技术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虽对LNG冷能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有针对各个领域LNG冷能回收利用技术的探讨和研发。
目前,我国近海的中小型渔船一般都是带冰作业,而大型渔船则采用船用制冷机或制冰机保鲜。现有的船用制冰机按制冷原理可分为压缩式制冰、吸附式制冰和吸收式制冰。压缩式制冰机设备庞大、能耗较高、易损坏;吸收式与吸附式制冰机系统较为复杂,且不太适合船体的颠簸运动。所以,开发新型渔船制冰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液化天然气渔船LNG气化所释放的冷能用于渔船制冰的装置,达到简化渔船制冰设备,降低渔船总体能耗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液化天然气渔船冷能利用制冰装置,包括LNG储罐、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发动机、蓄冷剂泵、蓄冷剂储罐、制冰机、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NG储罐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管程进口相连,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出口与第二换热器的管程进口相连,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管程出口与发动机的燃料入口相连;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壳程出口与蓄冷剂储罐输入端相连,所述的蓄冷剂储罐的输出端通过蓄冷剂泵与制冰机的载冷剂进口相连,所述的制冰机的载冷剂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口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壳程进口通过离心泵与水源相连,第二换热器的壳程出口与制冰机的进水口相连,从而实现将LNG气化所释放的冷能用于制冰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蓄冷剂储罐为异丁烷液体储罐。
更进一步地,所述制冰机为立式螺杆筒式制冰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液化天然气依次与蓄冷剂、水的两级阶梯换热,将液化天然气气化所释放的冷能充分利用于渔船的制冰装置,简化了渔船制冰设备,降低了渔船能耗水平,有利于打造节能、环保的新型渔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化天然气渔船冷能利用制冰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LNG储罐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发动机4、蓄冷剂储罐5、蓄冷剂泵6、制冰机7、离心泵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中所示的液化天然气渔船的冷能利用制冰装置,包括LNG储罐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发动机4、蓄冷剂储罐5、蓄冷剂泵6、制冰机7、离心泵8。LNG储罐1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的 管程进口相连,第一换热器2的管程出口与第二换热器3的管程进口相连,第二换热器3的管程出口与发动机4的燃料入口相连。第一换热器2的壳程出口与蓄冷剂储罐5的输入端相连,其中蓄冷剂使用异丁烷液体(R600A),蓄冷剂储罐5的输出端通过蓄冷剂泵6与制冰机7的载冷剂入口相连,制冰机7的载冷剂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的壳程入口相连。第二换热器3的壳程进口通过离心泵8与水源相连,第二换热器3的壳程出口与制冰机7的进水口相连,制冰机7的出冰口与储冰装置相连。所述制冰机7采用立式螺杆筒式制冰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化天然气依次与蓄冷剂、水的两级阶梯换热,将液化天然气气化所释放的冷能充分利用于渔船的制冰装置,并在蓄冷剂回流管路中设有蓄冷剂储罐,使制冰机的制冷功率更加稳定。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65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定麦长管蚜抗药性的方法
- 下一篇:胶印无色照射发光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