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座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7569.0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谦;王真;冯峰;赵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10 | 分类号: | E21B19/10;E2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易继贵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座卡,特别是一种用于摘掉抽油机负荷的多功能座卡。
背景技术
目前,在抽油机井生产中,整改设备隐患和更换井下及地面工具、用具时需要摘掉抽油机负荷后才能操作,操作完成后需要重新挂负荷才能起井。摘负荷及挂负荷需要起、停4次井,步骤为:1、将抽油机停在接近下死点位置停井并拉死刹车,2、在盘根盒上方打上方卡子,3、松刹车,点起抽油机,待悬绳器与其上方方卡子脱开后拉死刹车,摘负荷完毕进行设备整改等工作,4、工作完成后松刹车挂负荷并点起抽油机使盘根盒上方方卡子离开盘根盒后拉死刹车,5、拆掉盘根盒上方卡子并用锉刀锉平卡子印,6、松刹车起井。
在摘掉负荷后,拆卸悬绳器上方方卡子及取下传感器操作时,在悬绳器及光杆上没有可以攀附的位置,操作人员易造成高空坠落,手扶到悬绳器及方卡子之间时易造成夹手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座卡,摘掉抽油机负荷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并能提高拆悬绳器上方方卡子及取下传感器操作时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座卡由内筒1、外筒2和拉手3组成,上述内筒1内径大于光杆外径,内筒1沿轴线方向设置大于光杆直径的开口槽;上述外筒2沿轴线方向设置大于光杆直径的开口槽,外筒2开口槽一侧设置F型槽,外筒2套在所述内筒1上,且两者的开口槽大小相同开口平齐能够重合;拉手3与内筒1焊接,且卡在外筒2F型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上述拉手3为U型,并能在外筒2F型槽两条沿圆周方向的槽内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上述外筒2焊接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外筒2手柄与拉手3相互对称。
与现在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座卡只需停井一次即可实现摘掉抽油机负荷,减少了停井次数、停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躺井隐患;同时避免了因拆卸悬绳器上方方卡子或取下传感器时夹手的危险,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座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座卡由内筒1、外筒2、拉手3组成。其中内筒1为圆柱体,沿轴线中间开一大于光杆直径的通孔,并在一侧开一略大于光杆直径的开口槽,拉手3为U型钢管,焊接在内筒1的一侧,外筒3为圆柱体,沿轴线中间开一略大于内筒1的通孔,并在一侧开一略大于光杆直径的开口槽,另一侧开一F型槽,外筒2焊接有手柄。内筒1、外筒2套装连接,拉手3能够卡入外筒2的F型槽。外筒2垂直套在内筒1的外面,外筒2与内筒1的开口槽能够重合。
拉手3焊接在内筒1外面,并能卡入外筒2的F型槽中水平旋转。
现场应用时,在光杆上方长期打上一个方卡子,卡子位置以驴头下死点时方卡子不碰撞盘根盒并与盘根盒距离小于1/2座卡长度为准。摘负荷时在光杆上行过程中手持拉手3将多功能座卡坐在盘根盒上,通过开口槽将光杆卡入座卡内,拉动外筒2的手柄水平旋转外筒2关闭开口槽,待光杆下行方卡子与座卡接触后,摘掉负荷,并迅速停井拉死刹车断电,进行设备整改等工作。操作完毕后松刹车挂上负荷启抽,旋转外筒2,使内筒1与外筒2的开口槽重合在一条直线上,手握拉手3退出多功能座卡即可。如果需要拆悬绳器上方方卡子和取下传感器时可将座卡放置于悬绳器与其上方方卡子之间充当扶手使用。待工作完毕后只需要松刹车挂上负荷后取下座卡直接起井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7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秸秆回收压捆机
- 下一篇:一种嵌入式智能量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