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培养菌振荡器瓶体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7654.7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4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甘锋;汪排岭;王磊;余绍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 振荡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曲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培养菌振荡器瓶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红曲生产过程中,培养菌种时有一道工序就是对菌种进行三天时间的震动摇摆,所用的装置一般采用振荡器,而现有的振荡器上的装瓶夹具有两种,一种是捆绑式的,把所有菌瓶装上后进行绳结;另一种直接把瓶体插装,这种方法振动时间长时可能发生跳瓶现象,从而发生意外。现有技术中对瓶体的固定有多种结构形式,但均无法用于菌瓶振荡工序中。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2691595U提出的一种瓶体固定装置,固定架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底板上的支架,支架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放置气体瓶,该技术方案也是一种固定式的。再如专利公开号为CNCN2107438Y提供的一种瓶类容器固定装置,由相互通用但相向放置的上下夹板和若干连接固定杆组成,夹板上置有纵横交叉的分隔加强筋,其所围成空间的底面中心开有瓶颈孔,这种装置只用于包装箱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振荡器上菌瓶固定方式捆扎工作量大或易出现跳瓶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插装方便,自动收紧的培养菌振荡器瓶体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培养菌振荡器瓶体固定装置,包括弹性瓶座,其特征是所述的弹性瓶座由三支以上的弹性条构成一个中间部位具有菌瓶定位的容置座,沿所述容置座的腰部设有收紧带。装有菌种的菌瓶放置在弹性瓶座中,弹性瓶座自身虽然具有一定的弹性,但由于插放菌瓶时,弹性条要向外张开,如果弹性条自身的弹性过大,装取时对菌瓶必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且为了避免菌瓶和弹性条之间的摩擦,弹性条与菌瓶接触的表面具有光滑面,在较高频率的振动下,具有横向弹性的弹性条会随着横向摆动,这种跳瓶的可能性被收紧带彻底消取。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条均匀分布。多支弹性条对菌瓶的作用合力向心。
作为优选,所述的收紧带固定在弹性条上。当菌瓶插放到弹性瓶座时,收紧带自然收紧,无需捆绑等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的三支以上的弹性条腰部同时向中心缩径,所有弹性条上部向外扩径。缩径与扩径交汇处就形成弹性条对瓶体的卡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瓶座底部设有与振荡器连接的固定装置。交叉的弹性条制成一体,然后通过固定装置与振荡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效果是:操作简单,菌瓶插装和取出方便,振动作业时由收紧带扎紧瓶体,使瓶体与弹性瓶座完全固定在一起,避免跳瓶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件装菌瓶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振荡器上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弹性瓶座,11. 弹性条,12. 收紧带,13. 固定装置,14.铆接部,2. 菌瓶,3. 振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一种培养菌振荡器瓶体固定装置,由四支弹性条11构成弹性瓶座1,弹性条11弯曲时,腰部同时向中心缩径,上部向外扩径,这样形成一个中间部位具有瓶体2定位的容置座,如图2所示,在容置座的腰部沿水平设收紧带12,收紧带12通过四个铆接部14固定在四支弹性条11上。整个弹性瓶座1通过固定装置13连接到振荡器3上。
使用时,把多个弹性瓶座1水平固定在振荡器3上,参见图3,把菌瓶插装在弹性瓶座1中,由收紧带12自然收紧即可。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国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7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