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岔枕轨道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2218.9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5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蒋永烈;李刚;冯智龙;黄正宏;黄银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康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E01B9/6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帅 |
地址: | 21317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岔枕轨道减振器。
背景技术
岔枕轨道减振器用于铺设在铁轨与枕木之间,具有良好的弹性,能降低铁轨的噪音。现有的岔枕轨道减振器的顶板和底板之间没有设置垫片,两板很容易发生移位,导致失去本该有的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顶板和底板之间不会发生位移的岔枕轨道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岔枕轨道减振器,其由顶板和底板层叠构成,所述顶板底面的四角上分别固连有垫片,所述垫片上开有中心孔,垫片顶面与顶板底面固连,垫片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沿同一方向排列成阵列的第一条状微结构,该第一条状微结构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底板顶面的四角上也分别设置有若干条沿同一方向排列成阵列的第二条状微结构,该第二条状微结构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与第二条状微结构沿同一方向延伸,且上下对应的若干第一条状微结构和若干第二条状微结构错位卡合连接,所述顶板与底板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层。
所述垫片的四个角均为圆倒角,该圆倒角的圆弧与对应垫片的两边相切,该圆倒角的圆弧半径为15mm。
所述垫片的中心孔的直径为2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加设垫片,且垫片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条状微结构,底板的顶面上设置有与垫片上的条状微结构对应的条状微结构,且上下相对的条状微结构错位卡合固定,使顶板和底板之间不会发生位移,能确保产品的功能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垫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的一种岔枕轨道减振器,其由顶板1和底板2层叠构成,所述顶板1底面的四角上分别固连有垫片3,垫片3上开有中心孔,垫片3顶面与顶板1底面固连,垫片3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沿同一方向排列成阵列的第一条状微结构31,该第一条状微结构3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底板2顶面的四角上也分别设置有若干条沿同一方向排列成阵列的第二条状微结构21,该第二条状微结构2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31与第二条状微结构21沿同一方向延伸,且上下对应的若干第一条状微结构和若干第二条状微结构错位卡合连接。所述顶板1与底板2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层。
所述垫片3的四个角均为圆倒角,该圆倒角的圆弧与对应垫片的两边相切,该圆倒角的圆弧半径为15mm。所述垫片3的中心孔的直径为26mm。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康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康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2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放电装置及空调机
- 下一篇:带有蒸汽均匀机构的锅筒内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