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网转鼓挤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2550.5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3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潘丙州;王军利;李保军;邢孟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蓝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11/00 | 分类号: | D21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吕爱萍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网转鼓挤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对浆料进行处理的挤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滤带式多级压榨双网转鼓挤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制浆造纸中黑液对水和环境的污染,黑液提取设备的研发已经越来越收到工厂企业的重视,在现有技术中,节能型转鼓式纸浆黑液提取机,专利号ZL200810050101.4,具有黑液提取率高、黑液浓度大、温度高、出浆干度比螺旋挤浆机提高8-10个百分点等特点,然而节能型转鼓式纸浆黑液提取机由于转鼓直接接触浆料,致使纤维流失或者纤维滞留在滤板上,时间长容易堵塞滤板孔,降低了出浆浓度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原设备的转鼓黑液排出隔仓为轴向平行分布,当运行速度达到20m/min,会出现黑液滞留现象和浆料回湿现象,不仅降低了产量而且大大增加了能源消耗;原设备的调力机构均为气缸加压,由于浆料进入滤带时不断出现浆团,由于加压气缸柔性差反应不灵敏,设备在使用几个月之后会造成小孔板变形、加压臂损坏的现象,需要停机进行维修,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网转鼓挤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网转鼓挤浆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大转鼓和环形滤带、设置在环形滤带内侧的导向辊、张紧辊、主压辊、预压辊和校正辊,其中机架上出料端设置有刮刀,大转鼓下方设置有黑液接盘,大转鼓内设置有大齿轮和转轴,转轴与电机连接,大转鼓圆柱形外表面上设置有滤板,与滤板接触的转鼓内腔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黑液排出隔仓,张紧辊与气缸连接,所述的滤板上开设有滤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滤带上部与大转鼓之间设置有上滤网,环形滤带下部与大转鼓之间设置有下滤网,导向辊、主压辊、预压辊、校正辊分别和调力机构连接,大转鼓下端设置有减速机,减速机上设置有与大齿轮相互啮合的小齿轮,电机设置在减速机左侧,电机与减速机之间设置有联轴器,黑液排出隔仓上设置有立筋。
所述的滤孔直径为2.5mm。
所述的立筋呈V型,立筋与轴线成15°夹角。
所述的调力机构由橡胶空气弹簧和加压气胎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出浆浓度和产量,降低了浆料流失率和设备维护时间,在大幅度提高产量的同时只增加了较少的能耗,更加节能环保。
经过对设备的改进,用户在一年的使用中没有停产维护,实际生产中设备车速提高到25-30m/min,产量提高25%,出浆浓度达到了40-48%,浆料流失率降低了80%,一吨产量能源消耗只增加了5%。
附图说明
图1为双网转鼓挤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双网转鼓挤浆装置,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大转鼓2和环形滤带、设置在环形滤带内侧的导向辊5、张紧辊6、主压辊7、预压辊8和校正辊9,其中机架1上出料端设置有刮刀11,大转鼓2下方设置有黑液接盘12,大转鼓2内设置有大齿轮3和转轴,转轴与电机4连接,大转鼓2圆柱形外表面上设置有滤板,与滤板接触的转鼓内腔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黑液排出隔仓18,张紧辊6与气缸10连接,所述的滤板上开设有滤孔,所述的环形滤带上部与大转鼓2之间设置有上滤网13,环形滤带下部与大转鼓2之间设置有下滤网14,导向辊5、主压辊7、预压辊8、校正辊9分别和调力机构连接,大转鼓2下端设置有减速机15,减速机15上设置有与大齿轮3相互啮合的小齿轮16,电机4设置在减速机15左侧,电机4与减速机15之间设置有联轴器17,黑液排出隔仓18上设置有立筋19,所述的滤孔直径为2.5mm,立筋19为V型,立筋与轴线成15°夹角,调力机构由橡胶空气弹簧和加压气胎20构成。
该双网转鼓挤浆装置可以单机使用,也可以将多台串联使用,进一步加大了浆料的浓度,提高了浆料的产量,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蓝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市蓝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2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