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钢模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2980.7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7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施金良;贾碧;胡愚;欧文广;吴云君;张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133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钢 模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工程的教学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拟现场轧钢设备的模型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冶金主要包括焦化、烧结、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连铸和轧钢等工艺步骤,其中,轧钢是利用旋转轧辊产生的压力改变钢锭或钢坯形状的工艺过程,按轧钢得到的钢材断面形状区分,钢材主要分为钢板、钢管和型钢三种类型,按轧制温度区别,轧钢分为冷轧和热轧两种类型。
轧钢设备主要由电机、变速箱、连接轴、轧辊、轧辊轴承和机架等组成,其中,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变速箱与连接轴相连,连接轴与轧辊相连,轧辊安装在轧辊轴承上,轧辊轴承安装在机架上,工作时,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变速箱进行减速后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轧辊转动,钢坯通过轧辊轧制后得到不同断面形状的钢材;热轧轧钢设备还包括加热炉,钢锭或钢坯经过加热炉加热后再输送到轧辊下进行轧制。
目前,冶金工程专业教学主要是通过书本和现场实习结合的方式进行,但当学生到冶金现场进行实习时,由于缺少对冶金设备的初步了解,因此理解能力较差,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冶金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在冶金工程专业学习中需要一种能够让学生对冶金设备进行初步了解的模型系统,以便增加学生到现场实习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钢模型系统,通过该系统学生能够对轧钢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动作过程进行初步了解,不仅能够方便、直观地进行教学,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到现场实习的理解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轧钢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轧钢机模型和灯管,所述轧钢机模型包括电机、减速箱、连接轴、轧辊、轧辊轴承和机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箱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减速箱的输出端与连接轴相连,所述连接轴与轧辊相连,所述轧辊安装在轧辊轴承上,所述轧辊轴承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灯管设置在轧钢轨道上,用于模拟在高温下轧制的钢材。
进一步,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轧钢机模型的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加热炉模型,所述加热炉模型内设置有能够发光以模拟高温的灯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是结合现场轧钢设备而设计的模型系统,通过该系统学生能够对轧钢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动作过程进行初步了解,不仅能够方便、直观地进行教学,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到现场实习的理解能力;
(2)本实用新型是用于教学的模型系统,不需要实际进行轧钢,因此在体积上能够大幅度缩小,在结构上也能够大大进行简化,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轧钢模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轧钢模型系统,用于模拟旋转轧辊产生的压力改变钢锭或钢坯形状的工艺过程。轧钢模型系统包括轧钢机模型和灯管,轧钢机模型包括电机1、减速箱2、连接轴3、轧辊4、轧辊轴承和机架5,电机1的输出轴与减速箱2的输入端相连,减速箱2的输出端与连接轴3相连,连接轴3与轧辊4相连,轧辊4安装在轧辊轴承上,轧辊轴承安装在机架5上,灯管设置在轧钢轨道上,用于模拟在高温下轧制的钢材。
为了实现对轧钢模型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本实施例还包括PLC控制器, PLC控制器与电机1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机1是否工作。
由于在实际进行热轧时,钢材首先需要进行加热,然后再输送到轧钢机下进行轧制,因此为了能够模拟出加热过程,本实施例还包括加热炉模型6,加热炉模型6内设置有能够通电发光以模拟高温的灯具。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打开电源,使PLC控制器通电开始工作,然后PLC控制器控制电机1工作,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减速箱2减速后带动连接轴3转动,连接轴3带动轧辊4转动,同时加热炉6内的灯具通电发光,用于模拟高温钢材的灯管也通电发光,灯管通过轧钢轨道输送到轧辊下进行轧制,这样就动态地模拟出轧钢过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2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