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式在线研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2986.4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1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高聪敏;吴永杰;刘忠宝;任玉成;姚养库;常瑜;徐长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10 | 分类号: | B24B37/10;B24B37/3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在线 研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带材精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升降式在线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研磨就是用研磨工具和研磨剂,从工件上去掉一层极薄表面层的精加工方法。在各种金属带材精整机组(如重卷机组、拉矫机组、检查机组)中,为了检查板面的质量问题,安装有在线研磨机构。在这种平面研磨中,一般要求:板带相对研磨机构的运动,要尽量保证板带上各点的研磨行程长度相近;板带运动轨迹均匀地遍及整个研磨机构表面,以利于研磨机构均匀磨损;运动轨迹的曲率变化要小,以保证板带运动平稳;板带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尽量避免过早出现周期性重复。现有的研磨机构固定不动,导辊上辊面低于作业线时,摩擦板带,影响板面质量;导辊上辊面高于作业线时,整个机组不能正常运转。因此,由于研磨机构高度不易调整,给连续生产和在线研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研磨机构固定不动,高度不易调整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实施的可升降式在线研磨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升降式在线研磨装置,包括导辊、机架和研磨平面,导辊安装在机架两侧,所述机架为框架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动架和气缸,所述研磨平面内嵌于机架上表面的框架内,研磨平面的背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一浮动架,该浮动架下方垂直设有气缸,气缸接头与浮动架固定在一起,所述气缸通过气缸底座固定在机架上。
进一步的,研磨平面背面以与气缸相连的浮动架为对称中心,周围还对称固定安装两个导杆,导杆与上方浮动架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导杆外套有导套,导套固定在机架上,导杆在导套内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导辊通过可调螺母安装在机架两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活塞的伸缩推动研磨平面上下移动,实现了研磨机构的升降。机组连续生产时,导辊表面高于研磨平面,板带与导辊接触,不划伤板面;检查研磨板带时,浮动架升起,研磨平面对板带进行研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实施,便于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1、导辊,2、机架,3、浮动架,4、导杆,5、导套,6、气缸接头,7、气缸,8、气缸底座;9:研磨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升降式在线研磨装置,包括导辊1、机架2和研磨平面9,其中,导辊1安装在机架2两侧,机架2为框架式结构,研磨平面9内嵌于机架2上表面的框架内,研磨平面9的背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一浮动架3,该浮动架3下方垂直设有气缸7,气缸接头6与浮动架3固定在一起,所述气缸7通过气缸底座8固定在机架2上。整个装置通过气缸7的伸缩来实现浮动架的升降,使得研磨机构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升降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研磨平面9背面以与气缸7相连的浮动架3为对称中心,周围还对称固定安装两个导杆4,导杆4与上方浮动架3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导杆4外套有导套5,导套5固定在机架2上,导杆4在导套5内上下滑动。导杆4在研磨平面9背面对称设置,即固定在机架2上的导套5也呈对称分布,导杆4可在导套5内上下滑动,当气缸7推动浮动架3上下移动时,除中心位置以外的浮动架3一同沿导套5上下滑动,保证了研磨平面9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使得带材均匀、全面研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导辊1通过可调螺母安装在机架2两侧,使得导辊1标高可根据需要调节,避免安装误差。
机组连续生产时,导辊1表面高于研磨平面9,板带与导辊1接触,不划伤板面。检查研磨板带时,浮动架3升起,研磨平面9对板带进行研磨。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活塞的伸缩推动研磨平面上下移动,实现了研磨机构的升降,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实施,便于控制。
最后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2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孔钉入式墙体踢脚板
- 下一篇:液态医用氧快速分析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