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的生物质燃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4043.5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1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烔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欧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90/06 | 分类号: | F23B90/06;F23K3/16;F23D14/46;F23M9/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生物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环保的生物质燃烧机。
背景技术
燃烧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其可应用于铝棒加热炉、涂装线体、电镀厂烤炉、锅炉、工业窑炉、焚烧炉、熔炼炉等加热设备。目前,社会上使用的燃烧机主要是燃油或燃气的,但是采用燃油或燃气的燃烧机不仅造价高,其使用成本也高,由此造成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大大提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生物质燃烧机,其不仅可以达到燃油或燃气的燃烧机的使用效果,而且还降低了使用成本。现有普遍使用的生物质燃烧机,包括其内具有炉膛的壳体、为炉膛供料的送料机构以及为炉膛提供助燃气的供气管道,所述炉膛和壳体之间形成一空腔,该空腔与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炉膛下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进气内盖,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与炉膛相连通的喷火口,该壳体的顶面设有一炉盖。
上述的生物质燃烧机工作时,送料机构为炉膛提供生物质燃料,供气管道提供的助燃气进入内腔后再从炉膛下部的进气内盖进入炉膛内,使得生物质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生的火从喷火口喷出。由上述描述的工作过程可知,由于生物质燃料完全燃烧时在炉膛内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以及对环境有害的气体,并且助燃气是从炉膛的下部往上部吹起,因此造成了在喷火时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随着火焰喷出,给生产车间和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环保的生物质燃烧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生物质燃烧机工作时容易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给车间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的生物质燃烧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炉膛、为炉膛内供气的供气机构、为炉膛内供料的供料机构以及一控制系统,所述炉膛的顶部设有一与供气机构和供料机构相连通的内盖,其下部的侧壁设有一炉膛内的气体和燃料高温裂解反应产生的高温燃气的出气管,该出气管的一端设有喷火装置,所述内盖开设有与炉膛内部相连通的通孔,所述供气机构、供料机构以及喷火装置均受控于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供料机构装设于壳体的顶面,其包括料斗、螺旋输送机以及物料管道,该螺旋输送机的一端与料斗相连通,其另一端与物料管道的一端相连通,该物料管道的另一端与内盖相连通,所述料斗的顶面设有料斗盖。
进一步的,所述喷火装置包括输气管、与输气管一端相连通的喷火管、连接于喷火管内的点火棒以及连接于喷火管后侧且与其连通的风机,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出气管相连通。
所述内盖呈倒立的锥形状,其底部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炉膛的顶部还设有一炉盖,该炉盖盖设于内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炉膛底部的一侧壁开设有一出灰口,该出灰口上设有出灰盖。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多个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炉膛内的底部设有一用于承接生物质燃料的炉架。
进一步的,所述供气机构为一风机,其位于箱体内。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适用性广,控制系统控制供料机构为炉膛内供料,且根据炉膛内生物质燃料的多少控制供气机构为炉膛内提供一定的气体,使得生物质燃料在炉膛内发生高温裂解反应,从而产生可燃烧的高温气体,该高温气体被经过内盖而从上往下流动的气体往下压并从出气管送出,最后由喷火装置点燃,使其完全燃烧并喷出火焰。通过此种方式可将生物质的直接燃烧转化为可燃烧的高温气体的燃烧,该高温气体燃烧时不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减少了车间和周围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证了工人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中喷火装置未画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喷火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炉膛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炉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欧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欧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4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