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5513.X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3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利;陆海锋;沈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山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2 | 分类号: | H01R12/52;G06F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黄晓庆 |
地址: | 510656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电子设备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持电子设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IPADMINI(迷你平板电脑)、智能手机、MP5(MPEG Layer5)等。由于这些手持电子设备体积比较小,使得微型的外部插头也备受青睐。
传统的外部插头与手持电子设备的主控板连接,是在手持电子设备外壳上安装微型航插座,在PCB(印制线路板)板卡上安装JC1.25的插座,通过28AWG(美国线规)线缆将PCB板卡与微型航插座相连。但是内部线缆较多较长,走线凌乱,线缆间容易产生干扰,线损增加,并且微型航插座的线缆制作工艺高,使得PCB板卡与微型航插座的连接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线缆易干扰、PCB板卡与微型航插座连接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
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包括PCB板卡以及至少一个微型航插座,还包括PCB转接板、连接插座以及与所述连接插座匹配的连接插针,各所述微型航插座的针脚固定于所述PCB转接板布线的位置,所述PCB转接板与所述PCB板卡通过所述连接插座和所述连接插针相连。
上述手持电子设备,利用PCB转接板布线代替线缆走线,减少了微型航插座与PCB板卡的线缆连接,缩短了PCB板卡到微型航插座的信号传输距离,增强了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PCB板卡与微型航插座连接可靠性,降低了线损和生产工艺要求。
一种连接装置,包括PCB板卡以及至少一个微型航插座,还包括PCB转接板、连接插座以及与所述连接插座匹配的连接插针,各所述微型航插座的针脚固定于所述PCB转接板布线的位置,所述PCB转接板与所述PCB板卡通过所述连接插座和所述连接插针相连。
上述连接装置,利用PCB转接板布线代替线缆走线,减少了微型航插座与PCB板卡的线缆连接,缩短了PCB板卡到微型航插座的信号传输距离,增强了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PCB板卡与微型航插座连接可靠性,降低了线损和生产工艺要求。所述连接装置占用设备内部空间小,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小型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手持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包括PCB板卡120以及至少一个微型航插座130,还包括PCB转接板140、连接插座160以及与所述连接插座160匹配的连接插针170,各所述微型航插座130的针脚132固定于所述PCB转接板140布线的位置,所述PCB转接板140与所述PCB板卡120通过所述连接插座160和所述连接插针170相连。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手持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固定支架150,所述固定支架150将所述PCB转接板140固定在外壳110内,使所述PCB转接板140与外壳110稳固连接,同时增加了所述PCB转接板140与所述PCB板卡120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插座160和所述连接插针170可以为单列对插结构或多列对插结构。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插座160和连接插针170为双列对插结构。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插座160或所述连接插针170安装在所述PCB转接板140上,相应的连接插针170或连接插座160安装在所述PCB板卡120上。连接插座160或所述连接插针170安装位置可以根据PCB转接板140和PCB板卡120布线情况和具体位置确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各所述微型航插座130的针脚13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PCB转接板140布线的位置,这样各所述微型航插座130就可以通过所述PCB转接板140与安装在所述PCB转接板140上的连接插座160或连接插针170相连,进而通过相应的连接插针170或连接插座160与所述PCB板卡120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山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山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55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