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光伏充电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6193.X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6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崔兵兵;张根发;吴涛;苏青峰;刘长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2012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车载 充电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光伏充电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当前汽车动力仍以常规能源为主,即依赖于石油能源的开发,然而,世界现有的石油储备量有限,常规能源的危机成为汽车发展的一项瓶颈。同时,使用石油作为汽车的动力能源,排放出来的气体对城市的大气环境和地球的温室效应带来了巨大冲击,危害了人们现有的生活环境,因此,一直以来,人们积极寻找替代能源作为汽车的动力,以突破当前窘境。
近年来,太阳能由于具有众多的环保和经济方面的好处,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主要的绿色再生能源形态。在传统能源日渐匮乏的背景下,太阳能新能源汽车无疑是解决汽车能源问题的一道曙光。太阳能新能源汽车以其零排放,无污染,资源丰富等优势必将被广泛应用,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车载光伏充电器电路转换效率不高,影响了能源使用效益,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提高效率的新能源汽车车载光伏充电器电路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对汽车蓄电池的充电的电压为360~580V,而光伏充电器的输出电压的电压范围为120~260V,光伏充电器的最大功率点电压为200V左右,这样,为了对汽车蓄电池进行充电,需要对光伏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即PV电压进行升压。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一种开关损耗小、转换效率高、适应的输入电压范围宽的光伏充电器输出电压升压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光伏充电器电路,所述光伏充电器电路包括,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2、功率开关管Q3、升压电感L1、辅助电感L2、功率二极管D1、功率二极管D2、功率二极管D3、功率二极管D4、滤波电容C1、滤波电容C2、BUS电容C3、继电器RY1和继电器RY2,升压电感L1的一端与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后与光伏电池板的正极连接,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与光伏电池板的负极连接,升压电感L1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管Q1的集电极、辅助电感L2的一端、滤波电容C2的一端、功率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功率开关管Q1的发射极与光伏电池板的负极连接,辅助电感L2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管Q2的集电极、功率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功率开关管Q2的发射极与光伏电池板的负极连接,功率二极管D3的阴极与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与功率二极管D1的阴极、BUS电容C3的正极、功率开关管Q3的集电极连接,BUS电容C3的负极与光伏电池板的负极连接,功率开关管Q3的发射极与功率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功率二极管D4的阴极与继电器RY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RY1的另一端与蓄电池正极连接,继电器RY2的一端与光伏电池板的负极连接,继电器RY2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功率开关管Q1和功率开关管Q2的PWM驱动频率为20kHz。
可选地,继电器RY1和继电器RY2为零电流吸合继电器。
可选地,在光伏电池板的正极负极两端设置参数采样电路,对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进行12位ADC采样,测量光伏电池板的输出功率,以跟踪光伏电池板的最大输出功率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车载光伏充电器电路,改造了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车载光伏充电器电路,采用辅助软开关升压拓扑结构对电路进行设计,开关损耗小,转换效率高,同时适应的输入电压范围宽,本实用新型还对光伏电池板进行输出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以对充电过程和充电电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蓄电池充电的高效、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光伏充电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光伏充电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61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箱梁的支撑架体系
- 下一篇:自动送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