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线压缩机的活塞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6379.5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2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成;李衡国;宋斌;赵志强;闫赛娜;许升;李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 压缩机 活塞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压缩机的活塞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应用于直线压缩机的活塞,在其套筒和轴承、活塞和气缸同轴性不好时,活塞容易卡死在气缸内。
因此,对活塞和气缸的加工精度、成本及技术要求较高,当活塞和气缸因设置精度不高而存在一定配合间隙时,被压缩气体会泄漏到吸气腔,一方面提高了吸气温度,另一方面降低了输出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压缩机运行时,能够降低卡缸的发生率,还能够减少压缩气体的泄漏,并提高压缩机的输出功率的直线压缩机的活塞密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线压缩机的活塞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气缸内并与气缸相配合的活塞,在所述气缸和活塞之间设置有活塞环。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环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外壁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环槽,所述活塞环设置在该环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塞环的圆周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环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环槽内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环槽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活塞环卡设在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环的外表面紧贴气缸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环槽,在所述环槽内设置卡扣环,在相邻所述卡扣环之间设置有活塞环。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环的内表面紧贴所述活塞的外表面,所述活塞环的外表面紧贴气缸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塞周围设置活塞环,减小了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间隙,提高了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气密性,减少了泄漏的发生,提高了压缩机的输出功率。活塞环的使用减小了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面积,降低了摩擦功耗,活塞环在活塞运动时可以微量摆动,进而降低了卡缸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直线压缩机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线压缩机的活塞密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图2中活塞环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直线压缩机的活塞密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直线压缩机的活塞密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中,1.外壳,2.本体,3.动子,4.线圈,5.气缸,6.活塞,7.活塞环,8.轴承,9.套筒,7a.环槽,7b.卡扣,7c.支撑环,7d.卡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现有的直线压缩机,对活塞6和气缸5加工精度在成本和技术上的要求较高,而活塞6和气缸5的间隙大时,压缩气体制冷剂泄漏量会很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环7或在活塞6外壁上喷涂特氟龙材料来弥补不足,能够减小气缸5和活塞6的配合间隙,达到较好的配合尺寸,保证了其气密性,进而提高了压缩机的输出功率。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线压缩机的活塞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气缸内并与气缸相配合的活塞6,在所述气缸5和活塞6之间设置有活塞环7。所述活塞6的外径小于气缸5的内径。为了保证活塞环7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活塞环7是整体成型,而且活塞环7上没有开口,避免了压缩气体的泄漏。
在活塞6的圆周上增加活塞环7,使得仅活塞环7与气缸5内壁接触,减少活塞6与气缸5的接触面积,并且活塞6在气缸5内运动时活塞环7可以微量摆动,提高了活塞6和轴承8的同轴性,避免了卡缸现象的发生。
也可以在活塞6的外壁上直接喷涂特氟龙材料,目的是提高活塞6的润滑度,减小活塞6与气缸5内壁的摩擦,同样降低了卡缸的发生率。采用特氟龙材料直接喷涂在活塞6外壁上,在不改变活塞6结构尺寸的情况下,视活塞6与气缸5的间隙大小来确定其喷涂厚度,其具有工艺简单,涂层摩擦系数低,润滑效果和密封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所述活塞6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环槽7a,在所述环槽7a内设置活塞环7,在所述活塞环7的圆周上设置有卡扣7b,通过卡扣7b与环槽7a相配合,将活塞环7嵌入环槽7a内,卡扣7b起到固定活塞环7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63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移动式输油管线的水力布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