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路板循环用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7442.7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2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顺;高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10 | 分类号: | E03B11/10;E03B11/16;E03B7/02;E03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板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线路板循环用水装置,属于绿色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线路板生产对水的用量特别大,特别是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提高水的利用率显得尤其重要;线路板的生产长达30多道工序,其中使用到水的工序很多,如果每道工序都用新鲜的自来水,用水量是非常大的。
由于退墨工序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的,可以利用线路板生产过程中部分相对清洁的水,经过测试,显影机产生的清洗废水适宜用于退墨工序用水,如何设置一套操作便捷、使用安全的循环用水装置,成为实现梯级用水的关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用水量;而且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实现绿色制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路板循环用水装置,可以实现显影机产生的清洗废水用于退墨工序用水,实现生产用水的梯级循环利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路板循环用水装置由集水池、控制阀、进水管、水位传感器、出水管、提升泵和自动控制柜构成,集水池用于收集存储显影清洗废水,如果水量不足用自来水补给,水量过多,通过溢流口排到废水收集池;退墨机工作时,经自动控制柜中的自动供水控制模块自动开启供水智能控制阀,并带动提升泵工作,把集水池中的水通过供水出水管输送到退墨机,用于退墨清洗用水,实现生产用水的梯级循环利用,节约自来水消耗,减少废水产生及排放。
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循环用水装置,其中集水池高2-2.5米、储水量5-5.5吨、设为规则的圆柱体或立方体结构;集水池设有最高水位线、最低水位线和保障水位线,其中最高水位线距离集水池顶部30-40厘米,最低水位线距离集水池底部30-40厘米,保障水位线在集水池的1/3位置;集水池在顶部设有显影清洗废水进水口、在最低水位线上部3-4厘米的位置设有自来水进水口、在最高水位线上部3-4厘米位置设有溢流口、在距离底部8-10厘米处设有供水口,以满足用水需要。
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循环用水装置,其中进水管包含显影清洗废水进水管与自来水进水管,显影机清洗废水进水管一端与显影机出水口相连,另一端通过一个控制阀与集水池的显影清洗废水进水口相连;自来水进水管一端与集水池的自来水进水口相连,一端通过一个补水智能控制阀与自来水供水系统相连。
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循环用水装置,其中自动控制柜中设有自动补水控制模块和自动供水控制模块,自动补水控制模块、水位传感器与补水智能控制阀形成补水自动控制系统;自动供水控制模块、供水智能控制阀与提升泵形成供水自动控制系统。
其中补水自动控制系统,利用水位传感器探测集水池实际的水位线,当水位线低于最低水位线时,水位信号传输到自动补水控制模块,经计算处理后,自动补水控制模块智能开启补水智能控制阀,向集水池补给自来水,当水位线达到保障水位线时,自动补水控制模块智能关闭补水智能控制阀,停止补给自来水;当水位线高于最高水位线时,水自动从溢流口流出,进入废水收集池。
其中供水自动控制系统,当退墨机工作时,开机信号经自动供水控制模块接收处理后,智能开启供水智能控制阀并带动提升泵工作,通过供水出水管把水送到退墨机,当退墨机停止工作,自动关闭供水智能控制阀,停止供水。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产生以下有益效果:显影清洗废水利用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循环用水装置后,实现了线路板生产用水的梯级利用,减少了自来水的使用量,同时降低了废水处理量,实现了绿色制造。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线路板循环用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集水池、11显影清洗废水进水口、12自来水进水口、13供水口、14溢流口、15最低水位线、16保障水位线、17最高水位线、21控制阀、22智能控制阀、31显影清洗废水进水管、32自来水进水管、4水位传感器、51溢流出水管、52供水出水管、6提升泵、7自动控制柜、71自动补水控制模块、72自动供水控制模块、8退墨机电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74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坎格列净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低压引线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