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连接臂的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8337.5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林;王宏伟;王洪家;高振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即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新型 连接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后视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新型连接臂的后视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后视镜至少包含一个镜头,一般地,镜壳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的两个末端通过支座轴承连接在车辆上。这样的设计虽然简单,但是存在几个缺点:①完全金属的镜杆支架增加了整个后视镜的重量②增加了成本③增加了由风力引起的扭伤等不利因素;极大地降低了后视镜的稳定性,因此提供一种可降低整个后视镜总成重量的、增加后视镜稳定性的具有新型连接臂的后视镜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新型连接臂的后视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新型连接臂的后视镜,至少包括一个镜头和连接臂组件,所述镜头包括用以支撑镜片的镜壳和所述镜片,所述连接臂组件通过双悬梁组件与所述镜壳紧密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组件包括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所述上连接臂和所述下连接臂分别通过所述双悬梁与所述镜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悬梁组件包括与所述上连接臂连接的上双悬梁和与所述下连接臂连接的下双悬梁。
进一步地,所述上双悬梁和所述下双悬梁分别包括梁和金属压板,所述梁通过所述金属压板与所述镜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压板与所述镜壳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臂的上部还具有一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通过上固定座与车身上端通过螺钉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臂的下部还具有一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通过下固定座与车身下端通过螺钉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臂与下连接臂均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双悬梁或下双悬梁中,其中一根梁的长度大于另外一根梁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臂材料为30%玻纤增强尼龙,所述下连接臂的材料为增强增韧尼龙。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新型连接臂的后视镜,具有如下优点:①整个连接臂都是由塑料件制作而成,塑料件有密度小、可加工性高的优点。②连接臂的双悬梁,可以均匀分摊镜壳与连接 臂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极大提高了连接臂与镜壳之间的牢固性③塑料连接臂的使用可以降低由风力以及车身传递引起的震动④由于连接臂都是采用了塑料件,整个后视镜的重量降低,同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后视镜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位置剖视图示意图
图中:1-上连接臂;2-下连接臂;3-金属压板;4-镜壳;5-上双悬梁;6-下双悬梁;1a-上连接部;2a-下连接部。
具体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后视镜,至少包括一个镜头和连接臂组件,镜头包括用以支撑镜片的镜壳4和镜片,连接臂组件通过双悬梁组件与镜壳4紧密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连接臂组件包括上连接臂1和下连接臂2,上连接臂1和下连接臂2分别通过双悬梁组件与镜壳4固定连接,双悬梁组件包括与上连接臂1连接的上双悬梁5和与下连接臂连接的下双悬梁6,通过双悬梁可以均匀分摊镜壳4与连接臂组件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连接臂的强度;上双悬梁5和下双悬梁6分别包括梁和金属压板3,梁通过金属压板与镜壳4固定连接,金属压板与镜壳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通过金属压板3直接与镜壳4牢固连接,有效的提高了后视镜的稳定性,降低由风力以及车身引起的震动,还可以减轻整个后视镜的重量,降低了成本;上连接臂1的上部还具有一上连接部1a,上连接部1a通过上固定座与车身上端通过螺钉装配,下连接臂2的下部还具有一下连接部2a,下连接部2a通过下固定座与车身下端通过螺钉装配,上连接臂1与下连接臂2均由塑料制成,上双悬梁或下双悬梁中,其中一根梁的长度大于另外一根梁的长度。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新型连接臂的后视镜,具有如下优点:①整个连接臂都是由塑料件制作而成,塑料件有密度小、可加工性高的优点。②连接臂的双悬梁,可以均匀分摊镜壳与连接臂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极大提高了连接臂与镜壳之间的牢固性③塑料连接臂的使用可以降低由风力以及车身传递引起的震动④由于连接臂都是采用 了塑料件,整个后视镜的重量降低,同时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即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即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8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