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路板薄板作业辅助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9517.5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0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承;陈裕韬;陈春;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金百泽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6 | 分类号: | C25D1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唐立平 |
地址: | 51608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板 薄板 作业 辅助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制线路板薄板流程作业的辅助工具,具体是指一种线路板薄板作业辅助夹具。
背景技术
电子行业,现有的薄板辅助工具只针对电镀过程的辅助电镀夹具,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设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多个导柱,使用时将薄板固定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实现电镀过程中对薄板的保护。然而此种结构很难实现沉铜/电镀的连续制作,需要在作业过程中更换夹具,延长沉铜板在空气中的时间,极易导致沉铜板异常;且薄板在制作过程中形变严重,此不利于图形转移工序作业,成品良率低;大部分夹具拆卸难度大,可重复使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可实现沉铜/电镀的连续制作和减少薄板在作业过程中形变的线路板薄板作业辅助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线路板薄板作业辅助夹具,包括盖板和载板,所述的载板上设有呈掏空区域的台阶槽,盖板置入台阶槽内,载板上的台阶槽位置和盖板上与台阶槽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通孔,盖板与载板在通孔处通过连接扣固定。
所述的载板的厚度为1mm ~10 mm。
所述的台阶槽的深度占载板厚度的30%~70%,台阶槽的槽宽为10 mm~20 mm。
所述的掏空区域的面积占载板面积的60%~80%。
所述的盖板大小与载板上的台阶槽相配合。
所述的通孔的孔径为Ф3.175 mm,位置与印制线路板的定位孔相对应。
所述的连接扣为螺栓以及安装在螺栓上的螺母或者铆钉。
本实用新型线路板薄板作业辅助夹具的有益效果:载板与盖板的复
合,增大了工具与印制线路板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减少沉铜、电镀过程对薄板的冲击而导致薄板形变过大的问题,过程无需更换夹具,减少了过程的操作,实现薄板等同于硬板的作业流程,可以实现沉铜、电镀的连续作业;可拆卸的连接扣夹紧连接,可以实现夹具的简易拆卸并可以重复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线路板薄板作业夹具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可实现沉铜/电镀的连续制作和减少薄板在作业过程中形变的优点,提高了制备薄板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路板薄板作业辅助夹具的横剖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盖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载板的横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线路板薄板作业辅助夹具,包括盖板3和载板4,所述的载板4上设有呈掏空区域的台阶槽5,盖板3置入台阶槽5内,载板4上的台阶槽位置和盖板3上与台阶槽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通孔6,盖板3与载板4在通孔6处通过连接扣1固定,所述的载板4的厚度为1mm ~10 mm,所述的台阶槽5的深度占载板4厚度的30%~70%,台阶槽5的槽宽为10 mm~20 mm,所述的掏空区域的面积占载板4面积的60%~80%,所述的盖板3大小与载板4上的台阶槽5相配合,所述的通孔6的孔径为Ф3.175 mm,位置与印制线路板2的定位孔相对应,所述的连接扣1为螺栓以及安装在螺栓上的螺母或者铆钉。
如图1至图3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线路板薄板作业辅助夹具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载板4平放于一水平台面上;2、将待沉铜、电镀且已钻好的定位孔的印制电路板放入载板4上的台阶槽5内;3、将已钻好的定位孔盖板3放入载板4上的台阶槽5内,并施加压力压紧;4、完成上述三个步骤后,用连接扣1将盖板3、印制线路板和载板4压紧连接好;5、按照硬板的作业流程完成沉铜、电镀作业;6、完成沉铜、电镀作业后,拆卸掉连接扣,取出印制线路板即可,线路板薄板作业辅助夹具可以进行重复使用。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作出的适当变通或修改,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金百泽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金百泽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9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蚀-冲蚀磨损协同作用的试验测试装置
- 下一篇:管道式过滤除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