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驱动模式切换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3026.8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6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方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9/02 | 分类号: | H01H19/02;H01H19/14;H01H9/18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驱动 模式 切换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具体一种汽车驱动模式切换开关。
背景技术
汽车驱动模式切换开关安装于汽车驾驶室面板上,用于对汽车的驱动模式进行切换。目前,传统汽车驱动模式切换开关结构设计比较简单,操作手感差,用户体验不佳。另外,传统汽车驱动模式切换开关的按钮的背光光路设计不合理,导致按钮边侧漏光,严重影响开关的美观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多档位手感,操作手感好的一种汽车驱动模式切换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旋钮、旋钮架、底壳和转动档位机构,所述的底壳设置于旋钮架的底部,该底壳上固定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的旋钮的下端固定联动设置有旋转环,所述的旋钮架设置有与旋钮以及旋转环转动适配的环形槽,所述的旋钮连同旋转环一体转动设置于环形槽中,所述的线路板上设置有光电管编码器,所述的旋转环的下端凸起固定设置有与光电管编码器配合的光栅,所述的转动档位机构包括有圆周均布设置于旋转环的内壁上有多对相互径向对称的V型凹槽,所述的旋钮架的中心径向设置有档位杆支架,所述的档位杆支架内对称设置有一对顶杆,每个顶杆的内端设置有复位弹簧,顶杆的外端穿过环形槽的内壁并与V型凹槽顶接配合。
通过本设置,在旋钮旋转时,一对顶杆在其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旋转环的内壁始终顶接,由于旋转环的内壁上有多对相互径向对称的V型凹槽,因此,顶杆在转动过程中,从V型凹槽进出,会给用户旋转旋钮带来多档位的操作手感,手感体验佳,而且本设置还便于准确地切换驱动模式,操作准确性好。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旋钮的顶面周缘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透光区,所述的线路板上设置有与多个透光区相对应的LED指示灯,所述的旋钮内相对每个透光区设置有从透光区延伸到LED指示灯上方的导光框。通过本设置,指示灯的灯光从导光框中传递给透光区,有效防止漏光发生,提高了本产品的品质。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旋钮的下端周缘圆周均布设置于内凹的联动孔,所述的旋转环的周缘上向上凸起设置有与联动孔插配定位的凸板。通过本设置,将旋钮和旋转环通过上述方式联合转动,便于旋钮和旋转环各自成型加工,提高了加工的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设置合理,操作手感好,且有效防止漏光发生。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分解图;
图3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旋钮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有旋钮1、旋钮架2、底壳3和转动档位机构,所述的底壳3设置于旋钮架2的底部,该底壳3上固定设置有线路板4,所述的旋钮1的下端固定联动设置有旋转环6,所述的旋钮架2设置有与旋钮1以及旋转环6转动适配的环形槽21,所述的旋钮1连同旋转环6一体转动设置于环形槽21中,本实施例所述的旋钮1的下端的周缘圆周均布设置于内凹的联动孔11,所述的旋转环6的周缘上向上凸起设置有与联动孔插配定位的凸板63,如此,实现旋转环6与旋钮1的一体转动,所述的线路板4上设置有光电管编码器41,所述的旋转环6的下端凸起固定设置有与光电管编码器配合的光栅61,所述的转动档位机构包括有圆周均布设置于旋转环的内壁上有多对相互径向对称的V型凹槽62,所述的旋钮架2的中心径向设置有档位杆支架22,所述的档位杆支架22内对称设置有一对顶杆7,每个顶杆的内端设置有复位弹簧71,顶杆的外端穿过环形槽62的内壁并与V型凹槽62顶接配合。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的旋钮1的顶面周缘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透光区12,所述的线路板4上设置有与多个透光区相对应的LED指示灯42,所述的旋钮1内相对每个透光区设置有从透光区延伸到LED指示灯上方的导光框13。
本实施例所述的旋钮1顶面设置有可拆卸的旋钮盖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3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材工件厚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均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