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地垫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4376.6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5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珊;冯顺;赵颖;赵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0 | 分类号: | G08B13/10;A47G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宋菲;刘兰兰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地垫。
背景技术
地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具有柔软舒适、吸附灰尘以及装饰美观等多重功效。通常情况下,地垫被应用于家庭、宾馆、大厦等的出入口处,因此,每当人们出入时都要不可避免的经过地垫。
地垫的使用频率如此之高,又是人们出入时的必经之处,因此,如果地垫能够兼具报警功能必将为安防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是,目前还没有设计出能够报警的地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地垫,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地垫不具备报警功能的问题。
一种智能地垫,包括地垫本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无源传感器、信号处理器以及报警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无源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地垫本体的内部或表面,且所述至少一个无源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报警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地垫本体上设置有无源传感器,该传感器无需供电,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感应信号,该感应信号通过信号处理器触发报警器报警,由此实现了通过地垫进行报警的功能。由于地垫的使用范围广泛、且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通过地垫来报警能够显著提高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地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摩擦电传感器的一种常用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摩擦电传感器中的绝缘支撑层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具有半圆球状的绝缘支撑层的摩擦电传感器的剖面结构图;
图5示出了包含居间电极层的摩擦电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氧化锌发电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无源传感器与地垫本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8示出了多个无源传感器之间阵列化排布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触发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地垫,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地垫不具备报警功能的问题。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地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智能地垫包括:地垫本体1、至少一个无源传感器2、信号处理器3以及报警器4,其中,至少一个无源传感器2设置于地垫本体1的内部或表面,且至少一个无源传感器2的感应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器3的输入端相连,信号处理器3的输出端与报警器4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地垫本体上设置有无源传感器,该传感器无需供电,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感应信号,该感应信号通过信号处理器触发报警器报警,由此实现了通过地垫进行报警的功能。由于地垫的使用范围广泛、且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通过地垫来报警能够显著提高安全系数。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其中的无源传感器2的几种结构和工作原理。无源传感器2既可以是氧化锌发电传感器,也可以是摩擦电传感器。首先以无源传感器为摩擦电传感器为例进行介绍。
图2示出了摩擦电传感器的一种常用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摩擦电传感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相对设置的含义主要是指: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上下相对的方式进行设置,也可以说,第一电极层层叠在第二电极层的上方。其中,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电极24,并且,第一电极层进一步包括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2,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2固设在第一电极21朝向第二电极层的侧表面上;第二电极层进一步包括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3,该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3固设在第二电极24朝向第一电极层的侧表面上。换句话说,摩擦电传感器中的第一电极21、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2、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3和第二电极24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层叠设置。
其中,上述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相对的两个侧表面(即: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中的相对的两个侧表面)作为该摩擦电传感器的摩擦界面,这两个摩擦界面在受到压力作用时接触摩擦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感应出作为感应信号的电荷。因此,上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作为该摩擦电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4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