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冷轧钢带处理生产线的自动翻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5238.X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6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曹卫文;杨根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34 | 分类号: | B21C4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21515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轧钢 处理 生产线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冶金行业中全自动化双卷取冷轧钢带处理生产线中的一种自动翻板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钢带处理生产线简称冷轧机组,是对冷轧机轧制成所需不同厚度的带钢后进行酸洗、脱脂、连退、喷涂、电镀等一系列后处理的机组,经过该机组处理后的钢带,成为最终产品,可供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科学技术竟争日益激烈,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冷轧钢带需求量急速增长。所以对冷轧钢带生产线的精度、速度、自动化等一系列配置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配置高、速度快、自动化强的冷轧钢带生产线也逐渐出现,如国内镀锡机组速度达到600r/min,连退机组速度达到800r/min。而这样的高速机组比以前的低速机组在各个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比如低速机组出口只设一台卷取机进行处理钢带,用在高速机组上远远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整条机组的速度,所以在高速机组的出口设有两台卷取机进行工作才能满足,即钢带到出口通过转辊及导板台进入第一卷取机进行收卷,当第一卷取机收卷完成后进行后续卸卷等工作时,机组上的另一钢带会通过磁力皮带进入第二卷取机进行收卷。依次循环重复工作,大大节约时间,降低成品,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避免了以前停机、人工处理等现象。但是,出现的问题是第一卷取机转向辊与第二卷取机前的磁力皮带中间会始终有一段距离(约1米左右),这段距离的存在使得钢带无法自动通过磁力皮带进入第二卷取机。现有方法是在该段距离处增加过渡盖板,操作时用人工手动牵引方式来让钢带进入第一或第二卷取机,这样使得整个机组的自动化降低、工作效率低下、成本增高,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冷轧钢带处理生产线的自动翻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冷轧钢带处理生产线的自动翻板装置,其至少包括:具有连杆轴的翻板台、支撑连杆轴两端的一对支座、向连杆轴提供旋转动力的气动装置、以及连接气缸和连杆轴一端的摆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气动装置包括一端与摆臂相连接的气缸接头、与气缸接头另一端相连接的气缸体、固定在气缸体下方的气缸底座、和通过螺栓与气缸底座相连接固定的连接板。
所述翻板台由槽钢组焊而成的翻板架与连杆轴焊接而成,与摆臂相连的连杆轴一端穿过支座。
所述气缸接头通过上销轴与摆臂连接,而气缸底座通过下销轴与气缸体连接。
所述翻板台上方固定连接有一胶木板,且胶木板为酚醛树脂材料制成。
每个支座的下方连接有一支架,而支架则与位于其下方的钢轨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了气动装置,能够自动控制翻板台抬起与压下,方便快捷,稳定性好,并能实现在线钢带转换,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翻板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包括具有连杆轴100的翻板台10、支撑连杆轴100两端的一对支座20、向连杆轴100提供旋转动力的气动装置30、以及连接气缸30和连杆轴100一端的摆臂40。
优选地,翻板台10由槽钢组焊而成的翻板架与连杆轴100焊接而成,翻板台10上方固定连接有一胶木板12,且胶木板12优选为酚醛树脂材料制成。
优选地,每个支座20的下方连接有一支架22,而支架22则与位于其下方的钢轨24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冷轧钢带处理生产线中,其在自动翻板装置两侧设置有第一、二卷取机50、60,而钢带70或水平方向进入第二卷取机60中,或斜角度方向进入第一卷取机50。
如图3所示,气动装置30包括一端与摆臂40相连接的气缸接头32、与气缸接头32另一端相连接的气缸体34、固定在气缸体34下方的气缸底座36、和通过螺栓与气缸底座36相连接固定的连接板38。其中气缸接头32通过上销轴320与摆臂40连接,而气缸底座36通过下销轴360与气缸体3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52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