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隔热贴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7535.8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8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秦琪航;吴荻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琪航;吴荻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7/1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贴膜,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及建筑玻璃节能的玻璃隔热贴膜。
背景技术
建筑节能是国家节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节能20%的战略目标,建筑节能首当其冲。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墙体开口部位的保温。我国民宅的门窗洞口热能损失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建筑节能包括新建(含改建及扩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的400亿平方米,其中大多数建筑不节能。
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商场,办公楼,宾馆)为5-6亿平方米,而占既有建筑面积11%的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大约是普通居住的建筑10倍左右,堪称耗能大户。一些公共建筑门窗面积占建筑面积比例超过20%,而透过门窗的能耗约占整个建筑的50%。通过玻璃的能量损失约占门窗能耗的75%,占窗户面积80%左右的玻璃能耗占第一位。
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是公共建筑,门窗及幕墙改造是建筑节能的关键,而其中的玻璃改造则是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既有建筑中的玻璃节能改造的办法只有二种选择:一是砸烂原有的玻璃换上节能玻璃,二是给原有玻璃贴上建筑用的隔热安全膜。
中国专利文献CN202482226公开了一种建筑玻璃节能隔热贴膜,包括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的至少一侧面均匀涂布一层透明隔热涂层,其中所述透明基材的厚度小于1mm;所述透明隔热涂层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建筑玻璃节能隔热贴膜,使用方便、透明性高、不影响视觉效果;而且可阻止高达99%的有害紫外线,保护皮肤免受伤害,减少地毯、家私、艺术画、窗帘及化纤织物的褪色;红外光的透过率随室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增强门窗的保温功能,保持室内冬暖夏凉,降低能量消耗。但上述专利文献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所述透明基材的至少一侧面均匀涂布一层透明隔热涂层,其透明隔热涂层因胶含量的下降会影响与基材的粘结强度,使用时的撕扯应力对透明隔热涂层的损伤更会造成贴膜与玻璃粘结不牢甚至引起贴膜后起泡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高贴膜的牢固性,本实用新型供了一种玻璃隔热贴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玻璃隔热贴膜,其包括透明隔热膜本体,所述透明隔热膜本体的至少一侧面均匀涂布有胶层,所述胶层上覆有离型膜。
所述的胶层为聚氨酯胶层、丙烯酸胶层或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胶层中的一种,其厚度为10~15um。
所述的离型膜为聚酯膜。
所述的离型膜厚度为20-40um。
优选地,所述透明隔热膜本体的两侧均匀涂布有胶层,所述胶层上覆有透明的离型膜。
所述透明隔热膜本体的厚度小于1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减少热量,降低眩光,增加舒适度
当今建筑同以前相比采用更多的玻璃。敞开式楼面设计、高顶篷和大面积玻璃的应用之趋势已成为人们偏爱的标准。但玻璃窗又是人人讨厌的能源浪费者,它令建筑业主和经理们越来越多地担心刺目眩光、热增强及高能耗。阳光直射下在办公室工作或在家休闲会导致疲倦、双眼疲劳且注意力分散。建筑玻璃隔热贴膜是一种直接安装于窗玻璃内表面的产品,它有助于修正光照强区或背阳区温度的不均衡,并分散刺眼的、不舒服的眩光,使室内的员工更舒适,效率更高。
(2)隔热节能,减少制热制冷费用
冬季热量透过窗户的散失不仅使大厦内人员感到不适,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能耗费用。把低辐射率的阳光控制膜安装于普通单层玻璃的内表面能降低热损耗达30%。在夏季,建筑膜通过阻隔高达79%的太阳热又可降低大厦制冷成本。建筑膜能反射和吸收绝大部份太阳红外线热能还可降低玻璃热传导系数。将建筑膜贴膜玻璃内表面可阻隔最高达82%的太阳热能进入室内,大大降低空调制冷电能消耗。
(3)阻隔99%的紫外线有助于阻止过早褪色
太阳辐射的中紫外线是造成地毯、家私、艺术画、窗帘及化纤织物的褪色,又能导致皮肤癌。建筑玻璃贴膜允许可见光射入,同时即可阻止高达99%的有害紫外线。同时,它还能减少太阳可见光造成的褪色。
(4)增添视觉美感增或私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琪航;吴荻,未经秦琪航;吴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75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凹坑式直线往复滚动导向装置
- 下一篇:轿车地毯发泡转盘生产线中的支撑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