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遮物帘拉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8020.X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0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成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2832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遮物帘 拉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物帘配件,特别是一种涉及汽车遮物帘拉手。
背景技术
目前,可伸缩的遮物帘广泛应用于SUV、MPV汽车的行李厢内,并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产品,其中,为了使可伸缩的遮物帘方便拉收,拉手已成为遮物帘一重要部分。现有技术的汽车遮物帘拉手常采用带孔的两片式结构,如图1所示,该带孔的两片式结构汽车遮物帘拉手包括拉手壳1、通孔2,该拉手壳1包括第一拉手片3与第二拉手片4,在使用遮物帘时,手穿入通孔3抓住拉手壳1,然后使用外力将遮物帘拉开以便遮挡需隐私物品,然而用户可透过通孔3看到遮物帘背后部分物品,该汽车遮物帘拉手未能使遮物帘背后的物品能够最大限度达到隐私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遮物帘拉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遮物帘拉手不能够更大程度对遮物帘背后的物品进行遮挡、保护隐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遮物帘拉手,包括:
主体部,设有通孔;及
其中,所述挡板具有相对所述通孔打开或遮蔽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汽车遮物帘拉手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挡板,使得所述挡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相对所述通孔弹性打开,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相对所述通孔弹性遮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通孔的边缘具有适配手指作用的波浪形握拉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扣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环圈状板体;
第一内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一环圈状板体内侧边缘;
第一外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一环圈状板体外侧边缘;以及
多个第一楔形倒扣部,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垂直壁的外侧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二环圈状板体;
第二内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内侧边缘;
第二外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外侧边缘;以及
多个第二楔形倒扣部,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垂直壁的内侧顶端,以与所述多个第一楔形倒扣部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圈状板体上还设有多个立管,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一立管插接配合的多个立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上设有铰接座,所述挡板设有铰接轴,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弹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遮物帘拉手由于设置有挡板,挡板与主体部弹性铰接,在挡板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更大程度上对遮物帘背后的物品进行遮挡、保护隐私;此外,握拉部为与手相配的波浪形,用户在使用时手感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第二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所示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考图2和图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如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遮物帘拉手10,该拉手包括主体部11、挡板12、通孔13以及握拉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成,未经刘永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80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