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8060.4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2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芳;吴盛圣;李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8/00;F21V29/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LCD是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简称,LCD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显示装置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按照背光模组入光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 bar)设于液晶面板的背板边缘,LED灯条所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GP,Light Guide Plate)侧面进入导光板,在导光板内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合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装置。
目前侧入式背光模组中所用的导光板原材料多为光学级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受热吸水易膨胀,最大膨胀能达4mm。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导光板受热吸水膨胀后,尺寸变大顶到LED灯条,严重影响光学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导光板受热吸水易膨胀导致光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所述灯条包括基板及设于所述基板一侧表面上的数个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上设置有数个凹槽,所述灯条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且所述灯条的光源对应设置于所述入光面的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灯条的基板于设置所述光源的一面设有导热胶层,所述灯条的基板通过所述导热胶层粘合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
优选地,所述导热胶层为聚酯PET层。
优选地,所述导热胶层的折射率为1.42~1.52。
优选地,所述导热胶层的热变形温度为105~113℃。
优选地,所述导热胶层成型收缩率优选为0.2%~0.6%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于入光面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延长部和第二延长部,所述第一延长部内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延长部内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相对设置,所述灯条的两端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内而使灯条的基板固定在导光板的入光面。
优选地,所述光源为LED光源。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或半球形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置数个凹槽来容置灯条的光源,可以有效解决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受热吸水膨胀后尺寸变大顶到LED灯而影响光学效果的问题,并有效提升LED光线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和灯条2。灯条2包括基板21及设于所述基板21一侧表面上的数个光源22。
请同时参照图2,所述导光板1包括入光面11、底面12及与底面12相对的出光面13,所述入光面11上设置有数个凹槽14,用于容置灯条2的光源22;所述导光板1的至少一个侧面为所述入光面11。
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的入光方式为侧入式,入光面11设置在导光板1的侧面。导光板1的任一侧面都可以为入光面11,也可以是导光板1相对的两侧面均设置为入光面11。所述导光板1的底面12设有数个网点15,所述网点15的大小及疏密随离入光面11的远近发生变化。
组装所述背光模组时,所述灯条2设于所述导光板1的入光面11,且所述灯条2的光源21对应设置于所述入光面11的凹槽1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8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节能型烘箱的凹印机
- 下一篇:一体化双通道数码印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