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置物架的隔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8347.7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3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聪 |
主分类号: | A47B47/00 | 分类号: | A47B4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置物架 隔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置物架结构,尤指组合式置物架的隔层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组合式置物架,其包含若干连接件以及隔板相互组装而成,使该置物架组装形成一具容置空间的框架,能提供使用者作收纳的功用,然而现有的置物架结构利用连接件及隔板仅能形成一单纯呈矩形状的置物空间,顶多仅能再相互并合层叠,增加置物架的数量,另外则无法再加以变化使用,不具变化性,实缺乏使用的实用性,且结构组成也较为单薄,不具结构强度的稳定性,进而降低选购意愿。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一种组合式置物架,其包含若干连接件以及隔板相互组装而成,使该置物架组装形成一具容置空间的框架,能提供使用者作收纳的功用,然而现有的置物架结构利用连接件及隔板仅能形成一单纯呈矩形状的置物空间,顶多仅能再相互并合层叠,增加置物架的数量,另外则无法再加以变化使用,不具变化性,实缺乏使用的实用性,且结构组成也较为单薄,不具结构强度的稳定性,进而降低选购意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置物架的隔层结构,其包含:一置物架,该置物架利用若干连接件以及若干隔板组合而成,其中,该隔板左右两侧至少设有一组对应的组合部,并搭配组设有组合件,该组合件内对应隔板设有组合槽,能利用组合件的组合槽嵌接组设有辅助板体,由此,可再由隔板上的组合件或是搭配连接件嵌接组设有辅助板体,令置物架内部的配置方式具变化性,增添结构使用的实用性。
其中,该组合槽随着组合件型态形成十字形状。
其中,该组合件及组合槽另随单一置物架的组成而形成一T形状,使单一置物架成型后两侧不会有凸出物,具安全性。
其中,所述隔板左右两侧另设有二、三组相对应的组合部,并分别提供有组合件。
其中,该隔板两侧对应的组合部形成侧U形开口的凹槽,而组合件中心处则形成填满的嵌合部。
其中,该隔板两侧对应的组合部形成圆球状的凸部,并使组合件中心形成篓空状的嵌合部。
其中,该辅助板体呈一斜板状,且该辅助板体的两端部弯折形成相互平行的嵌接部,并于一侧端的嵌接部前侧凸设有挡止部。
其中,置物架由连接件再搭配组装有门板,且该组合件另配合设有磁吸件,使门板盖合时对应组合件的磁吸件达到吸附固定的状态。
其中,该组合件与连接件的结构相同,且门板则于两侧对应组合件形成一闪避凹弧。
对照先前技术的效益:本实用新型于隔板两侧对应设有组合部,再分别搭配组设有组合件,使置物架内部可再利用两侧隔板上的组合件或是搭配连接件配合组装有辅助板体,以能让置物架内再分割形成有至少二置物空间,增添置物架组装使用的变化性,另可通过内部辅助板体的组装增加置物架的结构强度,兼具结构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的一实施状态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的一实施状态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件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组合部的另一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板两侧对应设有三组组合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的另一实施状态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的另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组装有门板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组装有门板的另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组装有门板的又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组成柜体的实施例(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组成柜体的实施例(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组成柜体的实施例(三)。
符号说明
10 置物架
11 连接件
12 隔板
121 组合部
13 组合件
131 嵌合部
132 组合槽
133 磁吸件
14 辅助板体
141 嵌接部
142 挡止部
15 置物空间
16 门板
161 闪避凹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附图说明】详述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聪,未经张文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83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