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代替翻堆的有机污染土壤异位生物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8574.X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4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展漫军;张磊;杭静;李婧;卜现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石敏 |
地址: |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代替 有机 污染 土壤 生物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代替翻堆的有机污染土壤异位生物修复装置,属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是地球表面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表层,是地球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中的废物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土壤系统,导致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超出正常含量,引起土壤成分、结构和功能退化的现象。
中国土壤污染简单分为耕地污染、工业场地污染、矿山污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搬迁企业主要包括化工、钢铁、有色冶金、机械制造、轻工等行业企业。这些企业厂区土壤、地下水环境受工业活动和“三废”的污染影响相当严重,须在风险评估后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达到降低风险,以满足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的需要。近年来,城市建设开发市场规模急剧膨胀,目前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缺。这些置换出来的工业用地及有可能被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变成商业和居住用地等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用地进行开发建设。可见,城市土地资源重新规划后工业用地面临转型,污染土壤的治理成为一种紧迫和必须的任务。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生物修复方法可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土壤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大量用于有机物污染的土壤修复处理。该技术是二十世纪末美国环保署推荐使用的治理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之一。生物法修复污染土壤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被污染的土壤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异位生物修复是将污染土壤挖掘出,置于一定的设备中,通过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利用微生物代谢功能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技术。
生物堆处理有机污染土壤属于土壤异位生物修复技术,是传统堆肥和生物治理技术的结合,在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一定量的N、P等营养物质;调节适宜的pH值、水份,并鼓入适量空气充氧,满足微生物所需氧气。与此同时,接种高效微生物菌的菌种,提高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土壤保持定期翻动,使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利用微生物代谢功能降解土壤中有机物。与在自然界中降解相比,生物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土壤中有机物降解速率。
目前,国内对于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仍未能有可供商业化应用且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的土壤异位生物修复方法,更未有成熟的可供工业化应用的设备问世。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于2012年08月17日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装置”,专利号:ZL 201220408937.9。其设置有用于堆放土壤的基座,基座内纵横交错的设置有曝气管,利用曝气管对生物堆进行曝气。使用该装置进行土壤修复时,为了确保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得更快速更均匀,需要定期进行翻堆操作,因此需要投入的人力较大;并且修建基座也需耗费人力物力,增加了修复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可代替翻堆的有机污染土壤异位生物修复装置,通过添加结构性物质提高生物堆土壤的疏松性以及布设软性曝气管改善生物堆体内部的通气性能,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其效果在于中、小规模生物堆运行时可以免翻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也能很方便实施土壤翻堆,操作灵活性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代替翻堆的有机污染土壤异位生物修复装置,包括用于堆放生物堆且能够防止土壤渗滤液往下渗透的防渗透层,所述防渗透层上方具有布设于生物堆土壤中的软性曝气管,所述软性曝气管具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外包裹有可透气的织物,所述软性曝气管的尾端伸出堆体外并通过连接管接有三通接头,三通管接头的一路连接鼓风机,另一路连接供水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下:
1、所述软性曝气管的支撑骨架为高强力弹簧硬钢丝;所述包裹于支撑骨架外的可透气织物为高强力尼龙纱织物。
2、所述生物堆的堆体表面铺设防止有机污染物挥发的覆盖膜。
3、所述生物堆的土壤中混入有经破碎的改善土壤结构性的物质:秸秆和菇渣。
4、所述软性曝气管分为三层,分别置于生物堆体底层、中层和上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85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