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燃气猛火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8960.9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1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黄程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程思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F24C15/10;F23D14/02;F23D14/64;F23D14/8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姜林 |
地址: | 54310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燃气 猛火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具体是一种高效燃气猛火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产品的品种和功能五花八门,燃气灶的优劣关键看炉头,炉头有着“灶具之心”美称。众所周知燃气在燃烧时需要一定量的空气给予混合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燃烧,然而传统的炉头通过炉头风门处引射一次空气,混合后在火盖出口补充二次空气燃烧,如果单依靠火盖处的空气补充燃烧是很难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再者现有的燃气炉头中,一般都设有两道以上燃烧环,通过不同的引射管供气,两道燃烧环间密闭刚性连接,使用时锅底阻挡空气进入内环,导致内环难以与空气接触混气,造成燃烧不充分,形成资源浪费。在外环燃烧环中,混气槽与引射管直接连接,因此燃气刚出引入管进入混气槽的一瞬间即被点燃,燃气难以均匀的在燃气槽中混气燃烧,导致火焰高低不均匀,经常出现缺氧红火等现象。而且还会导致废气中有毒的一氧化碳含量增高,严重的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会熏黑厨具影响厨房卫生,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燃气燃烧充分,热效率高一种高效燃气猛火灶。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高效燃气猛火灶,其包括带面板的炉体,及安装在炉体内部的炉头,分火盖,燃气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头设有上端的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在两混气腔间设有第一通风槽,第二混气腔中部设有第二通风槽,所述的第一、第二通气槽通过若干进气道与炉头的外围贯通,所述的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分别与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连通,第一混气腔与第一引射管间还设有预混室;
所述的分火盖呈中空的圆盘状,盘面上设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第一燃烧环,第一燃烧环内设有若干出气孔与盘面下方的混气腔连接,分火盖的内孔与盘面间还设有第二燃烧环和第三燃烧环;
所述的燃气炉架包括环形底座,若干支爪及反射罩,所述的支爪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反射罩顶端焊接在支爪的上端,支爪分布在反射罩的外围,所述的反射罩呈圆筒状。
所述的炉头上的进气道设置在第一、第二混气腔的底部,与炉头的外缘壁贯通。
所述的分火盖上的出气孔分为外环出气孔和内环出气孔,两出气孔间设有通风间隙。
所述燃气炉架的反射罩顶端设有沿口,反射罩通过该沿口与支爪固定连接,所述的沿口与反射罩的内壁之间设有斜向发射面。
所述燃气炉架顶端还设有可拆装式安装的副炉架,所述的副炉架底部设有卡脚卡扣在支爪的顶端固定。
所述的副炉架水平向外延伸有支撑耳,所述的卡脚设于支撑耳下端。
所述的副炉架的炉圈的上表面与内壁支架设有倾斜状的反射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炉头设置有两道通风槽向第一、第二混气腔供氧,有利于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令火焰高度均匀,燃烧稳定,提升热效率。3)分火盖上相互分离的燃烧环有利于空气进入分火盖内,增强分火盖供氧能力,同时密布出气孔,形成流量小,但数量多的火苗,在有利于与空气接触的前提下,避免传统分火盖火焰长,效率低的弊端。4)设置在炉架上的反射罩能将炉头产生的热量向炉架中心区域反射,能有效防止传统敞开式炉架热量向外辐射,降低热量损失,提升燃气炉燃烧效率。5)反射罩上下两端均设有换气通道,便于空气从反射罩上下两端流通,利于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升热效率30%以上,热流量高达5.2KW。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装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中炉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分火盖结构示意图。
图6、7为本实用新型中燃气炉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高效燃气猛火灶,其包括带面板1的炉体2,及安装在炉体内部的炉头3,分火盖4,燃气炉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头3设有上端的第一混气腔32和第二混气腔33,在两混气腔间设有第一通风槽34,第二混气腔33中部设有第二通风槽35,所述的第一、第二通气槽通过若干进气道36与炉头3的外围贯通,所述的第一混气腔32和第二混气腔33分别与第一引射管37和第二引射管38连通,第一混气腔32与第一引射管37间还设有预混室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程思,未经黄程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8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屑作工业锅炉燃料的输送喷射装置
- 下一篇:喷淋型污泥干化焚烧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