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坡道侧架空组合式停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9267.3 | 申请日: | 2013-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0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旭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旭红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坡道 架空 组合式 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库房设施领域,具体是坡道侧架空组合式停车库。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当前坡道侧的非机动车道一般都为单层独立使用,坡道侧的非机动车道上空多为露天未加以充分利用,随着当今中国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解决停车位紧缺的问题已成当务之急,由于停车位的稀缺造成较多驾驶员将汽车直接停放在坡道侧的非机动车道上,造成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争抢空间的矛盾和问题,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停车会扰乱公共秩序,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路面行走时不慎刮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路面的车辆漆面的情况时有发生;普通咪表坡道侧路面停车,普通咪表坡道侧路面停车位一般为单层停放,需要占用坡道侧路面有限的路幅并造成车辆通行效率降低;现阶段解决坡道侧汽车停放问题的方法,其实施具有以下特点①坡道侧非机动车路面只能实现单独行驶非机动车功能或者较多驾驶员将汽车违规停放在坡道侧非机动车路面上;②占用有限的路幅在坡道侧普通咪表停车位进行停放;以现在坡道侧停车位具有的停车功能,尚待解决坡道侧非机动车道上空利用率较低、普通咪表停车位需占用坡道侧有限路幅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坡道侧非机动车道上空利用率较低、普通咪表停车位需占用坡道侧有限路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机械传动系统与电控自动化系统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更好的解决坡道侧上空利用率较低、普通咪表停车位需占用坡道侧有限路幅问题的坡道侧架空组合式停车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箭头方向为前向,从正面看固定钢立柱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靠高侧的坡道侧路面7上,调高钢立柱2的下端固定安装在靠低侧的坡道侧路面7上,调高钢立柱2靠上端的管内嵌入设置伸缩钢立柱3,调高钢立柱2靠上端和伸缩钢立柱3靠下端相结合段的前后侧面穿透设置调高螺孔4和螺栓5,前固定钢立柱1的靠上端位置与前伸缩钢立柱3的靠中间位置之间设置钢前横梁6,调高钢立柱2和伸缩钢立柱3通过螺栓5与对应调高螺孔4进行高度调整,使钢前横梁6处于水平方向,前后固定钢立柱1与前后伸缩钢立柱3之间相对的内侧、垂直方向靠上端位置分别前后方向固定设置水平且对称的C形钢固定横梁8,左右钢固定横梁8的C形口相对,钢前横梁6的设置高度低于钢固定横梁8的前端下侧面,左右钢固定横梁8的C形口下边内侧的上表面前后方向分别固定设置工字钢13,左右钢固定横梁8的C形口上边内侧的下表面前后方向分别固定设置平移齿条17,工字钢13前端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承重轴承15,左右钢固定横梁8的C形口的内侧分别前后方向嵌入设置C形钢平移横梁14,钢平移横梁14的C形开口向下,钢平移横梁14的C形口内上层面压在承重轴承15的外层面上,钢平移横梁14的靠后端、C形开口内侧、水平方向分别设置滑动轴承16,滑动轴承16在工字钢13凹槽内对称设置,左右钢平移横梁14靠后端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设置带座轴承19,后固定钢立柱1与后伸缩钢立柱3之间、垂直方向靠上端位置固定设置钢后横梁12,钢后横梁12中间位置的上表面固定设置U形支架座54的后支架,U形支架座54的后支架内设置线缆折叠臂48的后臂,线缆折叠臂48的后臂靠下端嵌入U形支架座54的后支架并通过轴销43活动连接,后固定钢立柱1的顶端设置防水型主电控箱11,主电控箱11的上端穿透设置亮度传感器24,信号电缆25的a芯、b芯一端与亮度传感器24的正极、负极电连接,信号电缆25的a芯、b芯另一端与主电控箱11的13号、14号接线端电连接,前固定钢立柱1前端离地1.5米高度的位置嵌入设置防水型控制面板27,控制面板27上分别设置液晶显示板29 、红色LED灯31、RF感应线圈30、绿色LED灯32,红色LED灯31为已占用车位指示灯,绿色LED灯32为空车位指示灯,信号电缆28一端分别与控制面板27上的JT2接线端组电连接,信号电缆27另一端沿右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1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1的JT1接线端组电连接,钢前横梁6中间位置的前端嵌入设置LED照明灯9,控制电缆10的a芯、b芯一端与LED照明灯9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10的a芯、b芯另一端沿钢前横梁6内侧、右侧钢固定横梁8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1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1的15号、16号接线端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6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三相四线380伏交流电源的LN1、LN2、LN3、LN0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6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后固定钢立柱1后下端的内侧接入主电控箱11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1内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3脚、5脚和公共地端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6的c芯、d芯另一端还分别与主电控箱11的1号、2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与2脚、3脚与6脚、4脚与5脚、7脚与8脚、9脚与10脚、11脚与12脚分别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7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5脚、电磁继电器(J3)59的5脚和电磁继电器(J4)60的5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9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3脚、电磁继电器(J3)59的3脚和电磁继电器(J4)60的3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1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1脚、电磁继电器(J3)59的1脚和电磁继电器(J4)60的1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3脚、14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1的23号、24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2)58的7脚、8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1的21号、22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3)59的7脚、8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1的19号、20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4)60的7脚、8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1的17号、18号接线端电连接,穿透右钢固定横梁8的C形口上表面在靠前端和靠后端位置分别嵌入设置限位磁控管22的A管和B管,信号电缆23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限位磁控管22A管的1脚、2脚、限位磁控管22B管的1脚、2脚电连接,信号电缆23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右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1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1的9号、10号、11号、12号接线端电连接,右钢平移横梁14靠后端C形开口外侧的上表面对应限位磁控管22的位置固定设置平移定位磁钢21,左右钢平移横梁14之间靠中间位置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俯视呈口子形的平移钢框架33,对应U形支架座54的后支架位置,在平移钢框架33的后梁中间的上表面靠后位置固定设置U形支架座54的前支架,U形支架座54的前支架内设置线缆折叠臂48的前臂,线缆折叠臂48的前臂靠下端嵌入U形支架座54的前支架并通过轴销43活动连接,线缆折叠臂48的前臂上端与线缆折叠臂48的后臂上端通过轴销43呈倒V字状活动连接,平移钢框架33的左右侧梁靠两端位置的上方分别垂直固定设置上端密闭的防水型保护管35,保护管35内分别垂直设置可上下运动的升降螺杆34,左后升降螺杆34的顶端设置升降定位磁钢51,左后保护管35的右侧靠顶端和靠底端位置分别固定嵌入设置限位磁控管50的A管和B管,左后保护管35的右侧靠下端位置设置调高孔55,调高孔55内嵌入设置限位磁控管50的C管,信号电缆49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一端分别与限位磁控管50A管、B管和C管的1脚、2脚电连接, 信号电缆49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另一端沿平移钢框架33后端上表面、线缆折叠臂48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1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1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1的3号、4号、7号、8号、5号、6号接线端电连接,平移钢框架33的后梁内设置蜗轮46、蜗杆45、平移驱动轴20,平移钢框架33后端靠左位置的上表面固定设置平移电机(M1)44,平移电机(M1)44的转轴垂直穿透插入平移钢框架33的后梁内与蜗杆45同轴心固定连接,蜗轮46与蜗杆45啮合,蜗轮46与平移驱动轴20同轴心固定连接,平移驱动轴20的左右靠顶端分别同轴心固定设置平移齿轮18,平移驱动轴20的左右顶端分别嵌入带座轴承19内同轴心活动连接,平移齿轮18分别与平移齿条17啮合,控制电缆47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平移电机(M1)44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7的a芯、b芯、c芯另一端沿平移钢框架33后端上表面、线缆折叠臂48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1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1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1内电磁继电器(J2)58的2脚、4脚、6脚电连接,升降螺杆34的下端垂直穿透平移钢框架33,平移钢框架33的左右侧梁内与升降螺杆34同轴心分别设置内旋螺母蜗轮36和锥形轴承39,平移钢框架33的左侧梁后端固定设置升降电机(M3)56,平移钢框架33的右侧梁后端固定设置升降电机(M2)38,升降电机(M2)38与升降电机(M3)56的转轴分别与升降驱动轴37同轴心固定连接, 升降驱动轴37的靠两端为蜗杆,升降驱动轴37上的蜗杆与内旋螺母蜗轮36啮合,控制电缆52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升降电机(M2)38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52的a芯、b芯、c芯另一端沿平移钢框架33后端上表面、线缆折叠臂48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1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1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1内电磁继电器(J3)59的2脚、4脚、6脚电连接,控制电缆53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升降电机(M3)56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53的a芯、b芯、c芯另一端沿平移钢框架33后端上表面、线缆折叠臂48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1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1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1内电磁继电器(J4)60的2脚、4脚、6脚电连接,升降螺杆34的下端前后方向分别设置轴孔42,钢停车平台40水平方向的四个角处对应升降螺杆34的位置分别垂直设置口字型凹槽41,升降螺杆34的靠下端位置与凹槽41的靠上端位置前后方向分别对应设置轴孔42,升降螺杆34的下端嵌入凹槽41,从正面看,升降螺杆34嵌入凹槽41的下端为圆弧状,升降螺杆34靠下端的轴孔42与凹槽41靠上端的轴孔42分别设置轴销43活动连接;当坡道侧架空组合式停车库处于待停车收拢状态时,主电控箱11的1号、2号接线端通过外接电源线26的c芯、d芯接通外接交流380伏电源的LN3、LN0相线待机,主电控箱11内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3脚、5脚分别通过外接电源线26的a芯、b芯、c芯接通外接三相四线380伏交流电源的LN1、LN2、LN3相线待机,钢停车平台40升至平移钢框架33的底部,升降螺杆34升至保护管35内,升降螺杆34的靠下端部升至内旋螺母蜗轮36和锥形轴承39内,升降定位磁钢51的S极靠在限位磁控管50的A管上,此时限位磁控管50 A管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由于升降定位磁钢51的上移离开使限位磁控管50B管和C管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断开状态,钢平移横梁14向后移动收拢在钢固定横梁8内的工字钢13上,钢停车平台40与平移钢框架33停在钢固定横梁8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平移定位磁钢21的S极靠在限位磁控管22的B管上,此时限位磁控管开关22B管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由于平移定位磁钢21的后移离开使限位磁控管22A管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断开状态,主电控箱11通过电连接的信号电缆28驱动控制面板27上的空车位绿色LED灯32点亮,当需停车驾驶员看到坡道架空组合式停车库的空车位绿色LED灯32亮时,需停车驾驶员将车辆暂时停放在控制面板27前面右侧处,然后驾驶员下车将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靠在控制面板27上的RF感应线圈30处,控制面板27上的RF感应线圈30读取有效无线充值IC卡信息并将信息通过信号电缆28传送给主电控箱11,主电控箱11对该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开始计费并启动停车平台释放流程,首先主电控箱11通过13号、14号接线端与信号电缆25的a芯、b芯连接的亮度传感器24对周围光强度进行检测,如果亮度传感器24检测出的光强度信号低于主电控箱11的设定值,主电控箱11即通过接线端15脚、16脚接通控制电缆10对照明LED灯9供电,照明LED灯9点亮,接着,主电控箱11通过23号、24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1)57的13脚、14脚不供电,电磁继电器(J1)57不工作,电磁继电器(J1)57的常闭触点使1脚与12脚、3脚与10脚、5脚与8脚分别接通,接着,主电控箱11通过21号、22号接线端分别给电磁继电器(J2)58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2)58工作,电磁继电器(J2)58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分别接通,平移电机(M1)44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47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2)58的2脚、4脚、6脚接通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平移电机(M1)44正转,与平移电机(M1)44转轴固定连接的蜗杆45驱动蜗轮46、平移驱动轴20、平移齿轮18在带座轴承19内转动,平移齿轮18通过啮合固定连接在钢固定横梁8内侧的平移齿条17将平移钢横梁14、平移钢框架33和钢停车平台40向前推动,当平移定位磁钢21的S极靠到限位磁控管22的A管时,限位磁控管22A管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限位磁控管22A管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23的a芯、b芯给主电控箱11的9脚、10脚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1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2)58的供电,平移电机(M1)44停转,接着,主电控箱11通过17号、18号、19号、20号接线端分别给电磁继电器(J4)60的7脚、8脚和电磁继电器(J3)59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3)59和电磁继电器(J4)60工作,电磁继电器(J3)59和电磁继电器(J4)60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分别接通,升降电机(M2)38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52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3)59的2脚、4脚、6脚接通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升降电机(M2)38正转,同时,升降电机(M3)56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53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4)60的2脚、4脚、6脚接通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升降电机(M3)56正转,升降电机(M2)38通过升降驱动轴37分别同步驱动平移钢框架33右梁内前后端的内旋螺母蜗轮36正转,升降电机(M3)56通过升降驱动轴37分别同步驱动钢平移框架33左梁内前后端的内旋螺母蜗轮36正转,内旋螺母蜗轮36驱动升降螺杆34使钢停车平台40呈水平状同步下降,当钢停车平台40的右下底边降至坡道侧路面7的上面时,即升降定位磁钢51的S极靠到限位磁控管50的C管时,限位磁控管50C管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限位磁控管50C管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49的e芯、f芯给主电控箱11的5号、6号接线端提供触发信号,主电控箱11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3)59的供电,升降电机(M2)38停转,当钢停车平台40的左下底边降至坡道侧路面7的上面时,即升降定位磁钢51的S极靠到限位磁控管50的B管时,限位磁控管50B管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限位磁控管50B管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50的c芯、d芯给主电控箱11的7号、8号接线端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1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4)60的供电,升降电机(M3)56停转,停车平台释放流程完成,需停车驾驶员将车辆停放在钢停车平台40上的停车区域内,然后驾驶员下车再次将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靠在控制面板27上的RF感应线圈30处予以停车确认,控制面板27上的RF感应线圈30再次读取该有效无线充值IC卡信息并将信息通过信号电缆28传送给主电控箱11,主电控箱11接受确认停车信息后即控制进入停车平台收拢流程,首先电磁继电器(J1)57工作,电磁继电器(J1)57的常开触点2脚与11脚、4脚与9脚、6脚与7脚分别接通对接入的LN2和LN3交流电源进行换相,接着,主电控箱11通过17号、18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4)60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4)60工作,电磁继电器(J4)60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接通,升降电机(M3)56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53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4)60的2脚、4脚、6脚接通换相后的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升降电机(M3)56反转,升降电机(M3)56通过升降驱动轴37分别同步驱动钢平移框架33左梁内前后端的内旋螺母蜗轮36反转,钢平移框架33左梁前后端的内旋螺母蜗轮36驱动左侧前后端升降螺杆34将钢停车平台40的左侧先同步升起至钢停车平台40呈左右水平状态,即升降定位磁钢51的S极靠到限位磁控管50的C管时,限位磁控管50C管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限位磁控管50C管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49的e芯、f芯给主电控箱11的5号、6号接线端提供触发信号,主电控箱11即给电磁继电器(J3)59的供电,主电控箱11通过19号、20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3)59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3)59工作,电磁继电器(J3)59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接通,升降电机(M2)38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52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3)59的2脚、4脚、6脚接通换相后的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升降电机(M2)38反转,升降电机(M2)38通过升降驱动轴37分别同步驱动钢平移框架33右梁内前后端的内旋螺母蜗轮36反转,钢平移框架33右梁前后端的内旋螺母蜗轮36驱动右侧前后端升降螺杆34将钢停车平台40的右侧与钢停车平台40的左侧呈左右水平状态上升,钢停车平台40和停放车辆同时往上升,当钢停车平台40载着停放车辆升至平移钢框架33的底部位置,钢停车平台40的下底面高于钢前横梁6的上表面,即升降定位磁钢51的S极靠到限定位磁控管50的A管时,限位磁控管50A管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限位磁控管50A管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49的a芯、b芯给主电控箱11的3号、4号接线端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1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3)59和电磁继电器(J4)60的供电,升降电机(M2)38和升降电机(M3)56停转,接着,主电控箱11通过21号、22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2)58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2)58工作,电磁继电器(J2)58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分别接通,平移电机(M1)44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47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2)58的2脚、4脚、6脚接通换相后的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平移电机(M1)44反转,与平移电机(M1)44转轴固定连接的蜗杆45驱动蜗轮46、平移驱动轴20、平移齿轮18在带座轴承19内转动,平移齿轮18通过啮合固定连接在钢固定横梁8内侧的平移齿条17将平移钢横梁14、平移钢框架33和钢停车平台40向后拉动,当平移定位磁钢21的S极靠到限位磁控管22的B管时,限位磁控管22B管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限位磁控管22B管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23的c芯、d芯给主电控箱11的11脚、12脚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1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2)58的供电,平移电机(M1)44停转,停车平台收拢流程完成,待停放车辆停放完毕,主电控箱11通过电连接的信号电缆28驱动控制面板27上已占用车位的红色LED灯31点亮;当该停放车辆的驾驶员前来取车,该驾驶员将该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靠在控制面板27上的RF感应线圈30处,控制面板27上的RF感应线圈30读取的有效无线充值IC卡信息通过信号电缆28传送给主电控箱11,主电控箱11对该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进行核对和扣费并将扣费信息显示在控制面板27的液晶显示板29上,并同时启动停车平台释放流程,停车平台释放流程完成后,该驾驶员将车辆驶离钢停车平台40,主电控箱11随即启动停车平台收拢流程,停车平台收拢流程完成后,主电控箱11通过电连接的信号电缆28驱动控制面板27上的空车位绿色LED灯32点亮,坡道侧架空组合式停车库再次进入待停车收拢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旭红,未经朱旭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92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嫁接树木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菌袋环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