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包角扰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2633.0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1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莫荣博;邓聚才;陈志宁;江龙;陶秀春;张锦宙;梁海云;潘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33/0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包角扰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平头卡车驾驶室外部的扰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平头卡车的驾驶室的结构大多包括前面板和设在所述前面板两侧的包角板及依次与包角板抵接的车门板、侧围板;所述包角板为单层的钣金件;具有这种结构包角板的驾驶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平头卡车在雨天行驶时,泥水水雾会从前轮飞溅到后视镜上,影响后视野,对行车安全性造成隐患;2、泥水从前轮飞溅至车门和侧围,影响车辆清洁度和乘车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包角扰流装置,它可以解决平头卡车前轮飞溅的泥水水雾污染后视镜影响后视野的问题,提高行车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汽车包角扰流装置包括有前面板和车门板的驾驶室,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车门板之间设有包角板,所述包角板上设有一个前开口大后开口小的空气通道,在所述空气通道内斜置有多块前部高后部低的扰流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包角板具有包角外板部和衬板部;所述包角外板部与设在所述包角外板部上的所述衬板部围合成所述空气通道,所述包角外板部与所述衬板部及所述扰流板连结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包角板具有包角外板和内板及包角内衬板;所述空气通道由设在所述包角外板上的所述内板和所述包角内衬板围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扰流板自上而下依次分布在所述空气通道上,所述扰流板两端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度~40度;所述衬板部的内表面与所述车门板板面夹角为0度~7度。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为弧形板。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前方是指本平头卡车前行的方向。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包角板上设有前开口大后开口小的空气通道,并且在空气通道上自上而下斜置有多块扰流板,扰流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通过空气动力学分析和实车试验结合得出的最优化技术方案,可使从空气通道通过的气流斜向下吹至前轮,同时气流受包角内衬板的导流帖着车门向后吹,气流压制前轮飞溅的泥水水雾,避免后视镜被泥水污染影响后视野,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能保持车门、侧围的清洁,提高车辆清洁度和舒适性;
2、衬板部或包角内衬板的内表面与车门板板面的夹角的角度设为0度~7度,使通过空气通道的气流沿着车门外板和侧围向后吹,从而有效压制前轮飞溅的泥水水雾,同时能保持车门、侧围的清洁,避免车门和侧围被前轮飞溅气流的泥水水雾污染,提高车辆清洁度和舒适性;
3、空气通道出口小于入口,起到对流过的气流加速作用,增加对前轮飞溅起来的泥水水雾压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5的B-B处的剖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扰流板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所述包角板具有包角外板部和衬板部;所述包角外板部与设在所述包角外板部上的所述衬板部围合成所述空气通道,所述包角外板部和所述衬板部及所述扰流板连结为一个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2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