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粘稠体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4530.8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4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驰 |
主分类号: | E01C19/08 | 分类号: | E01C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稠体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对粘稠体,例如改性沥青、灌封胶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某些应用场合下,需要对粘稠体进行加热。粘稠体是指粘度较大的液体,例如道路沥青及相关产品,如改性沥青,灌缝胶等。这些物质在冷却状态下可能是固态,通过加热才能使其软化才能使用。
对这些粘稠体进行加热具有多种方式或手段,例如,如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空气加热,水蒸气,导热油加热等;在储存过程中使用电热丝,太阳能进行加热;在运输过程中使用导热油管进行加热;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柴油,红外,电磁,燃气等等进行加热。加热的设备或装置一般都是工厂规模化的或专业移动式的加热设备,其一般用于对大容量的沥青或灌封胶进行加热,需要诸多的机械设备进行配合使用。
这些针对大容量的粘稠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设备对在小规模家庭式的道路保养方面使用的小剂量的粘稠体进行加热,存在施工费用过高,周期长,不方便的弊端,但目前对于小容量的粘稠体尚未出现适合的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对粘稠体进行加热的粘稠体加热装置,旨在解决现在技术中对小容量的粘稠体加热不方便的技术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粘稠体加热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粘稠体加热装置,用于对粘稠体进行加热,包括发热盘、电源和连接所述发热盘和电源的缆线。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连接设置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固定于所述加热盘上,所述缆线设于所述连接管内。
优选的,还包括电源控制器和设于所述连接盖内的控温元件,所述电源控制器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控温元件通过所述缆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顶部设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手柄采用防热胶、木材中的一种或两种制作。
优选的,所述发热盘为铸管金属件。
优选的,所述粘稠体为改性沥青、灌封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体。
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盘对粘稠体,例如沥青,灌封胶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直接将加热盘放进罐装沥青中加热,利用加热盘的自重,使得加热盘可以边加热边下沉,克服了沥青导热慢的特点,具有节能,快速,安全,定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粘稠体加热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粘稠体加热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发热盘;11:连接盖;12:连接管;13:手柄;20:电源;21:电源控制器;30:缆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将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粘稠体加热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结构的粘稠体加热装置,用于对粘稠体进行加热,该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盘10、电源20和连接所述发热盘10和电源20的缆线30。发热盘10内可以设置电阻发热丝,电流通过电阻丝而产生热量,此外,发热盘10内部也可以设置电磁涡流加热的方式产生热量,在发热金属杆的外部设置电磁感应圈而产生热量。然而,发热盘10的发热方式不仅仅限于上述的两种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发热盘10的内部结构,从而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对粘稠体进行加热。一般而言,本实用新型此处所述的粘稠体主要是指沥青产品及其相关产品,例如改性沥青、灌缝胶等等,但是粘稠体不仅仅限于上述物质,也可以是其他的粘度较大的物质。
在对粘稠体进行加热过程中,将发热盘10放置在粘稠体上对粘稠体进行加热。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热盘10在加热过程中会向下下沉,能够及时将热量传递至粘稠体的内部,克服原有加热方式从外部对粘稠体进行加热,使得热量难以传递至粘稠体内部的弊端,具有节能、快速、安全、定量、可控温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驰,未经张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45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